驻外机构:

分享至

国之重器须人才立身。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源源不断地挖掘人才的潜质,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这个有“宽度”的舞台上,获得更大价值,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战略的主导线。

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每万人拥有本科(含)以上学历2700多名,培育市级及以上各类重大人才工程786人(次),居厦门市首位。其中,中央“万人计划”人才11人;福建省“百人计划”人才45人及6个团队,占厦门市六成;福建省“特支人才”16人;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139人,占厦门市近三成;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545人,占厦门市七成。

园区人才涌动,济济人才所带动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队伍中拔得头筹。从引才聚才、以才育才两个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演绎了人才战略背后的“管理经”,让人才回归本源,发挥才智功用。

引才聚才 形成塔式效应

引才,不拘一格引进各层次有一定科研成绩的人才、有一定技术的人才,营造健全的人才生态圈,做到每一层次都有丰富的人才支撑,形成坚固的人才塔,从而为园区发展打下坚实人才格局。

厦门火炬高新区切实发挥引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配合实施国家、福建省、厦门市重大人才工程,并结合园区产业和企业实际发展对人才需求,出台《进一步推动“双百计划”创业项目落地的实施意见》《落实市“双百计划”创业场所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等。还与厦门市集美区联合出台《鼓励软件和信息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对进驻软件园三期企业的高级人才、骨干人才、初来的新员工分层次给予人才奖励金。截至2017年年底,区内1180家企业共吸引人才1.2万人,累计兑现奖励金近600万元。在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厦门火炬高新区针对园区企业人才招聘的实际情况,推出“人才创新券”、出台“创新十条”、举办海外创业大赛、实施“校园深耕”和“城市深耕”等形式,帮助企业招才引才,解决“人才卡企”问题。

聚沙成丘,夯实成塔。一个高质量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各层次人才的聚合力。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总体质量高,涉足领域广。目前,园区引进人才中,有60%以上为博士,80%以上具有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留学经历或全球知名企业的工作经历,并广泛分布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资源环境、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厦门火炬高新区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与此同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大多为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如高端人才黄剑带领团队研发出目前国内最尖端的“NAS分布式集群系统”存储设备,实现了国际尖端云存储行业内的“中国创造”与“厦门创造”;福建省“百人计划”人才徐平创办的厦门优讯公司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颗光通信前端高速收发芯片,成为了我国通信市场惟一一家能够做到量产的企业;福建省“百人计划”人才吴世雄带领美亚柏科研发团队取得了100多项研发成果,申请国家专利23项,多个产品获得中国设计奖红棉奖、公安部科学技术奖,助力美亚柏科成为国内惟一的电子数据取证行业上市公司;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范斌创办的惟华光能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卷对卷”印刷生产线,生产出了我国第一片国产小面积有机光伏电池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经过几年的培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产生了一批符合园区发展方向,前景较好,后劲足的人才企业。目前,70%以上的落户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其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企业有13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有4家。一些人才企业的发展前景被市场看好,如黄剑、余凯等双百人才企业与创投资本接触后,市场估值都在亿元以上,其中吴泽源的美图秀秀市场估值已达20亿美元。一些人才企业产品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如中央“万人计划”人才蔡伟伟带领团队创办的烯成新材料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研发与销售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属世界首创,拥有5项核心发明专利,在电子、能源、生物、化学等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投产当年的营业额超过500万元,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赢利。

以才育才 形成片式效应

育才,从园区的发展实际和人才自身发展情况出发,通过结合产学研、专业领域、特定产业等培育方式,建设过硬的人才圈,造就一批批、一片片覆盖面广的人才分布格局,从各个方面发力,为园区锦绣发展添砖瓦。

2009年4月,厦门火炬高新区在福建省率先实施“515”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和培养15名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产业领军人才,迈出以才建才的第一步。

厦门火炬高新区建立领导挂钩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及人才企业走访制度,2017年共走访高层次人才及企业共计236家(人)次,协助解决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问题100多个。通过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无偿为人才项目落地提供包括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专利申请、技术合同认定等全方位服务,解决创业人才对国内政策环境、办事流程不熟悉的问题。如对初落户的人才企业,服务专员主动充当企业HR,从企业注册开始就积极与各审批机关协调沟通,争取“绿色通道”,将办理所有注册手续的时间缩短到两周;对技术出身的人才,厦门火炬高新区为其配备管理团队及业务助手,解除后顾之忧。

同时,深化简政放权,协调相关部门在厦门软件园二期打造“创+驿站”政务服务平台,整合66个政府部门的90项事务,基本实现人才和企业所需政务服务全覆盖。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正抓紧打造“智慧火炬”线上平台,全面落实园区政务服务“一站式”全程网办 ,“一趟不用跑”。

厦门火炬高新区也搭建了“鹭创金融”服务平台,疏通“线上对接”、“线下路演”、“线下交易”、“线下中介”四大“项目—资本”对接渠道,并建立财政、国有资本、社会投资的资金池联动机制,2017年共帮助超500家(次)人才企业获得融资超50亿元。

细节处落实园区的人才服务水准,大方向把握园区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创业中心、软投公司和海峡科创,总体孵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十。目前,3家孵化器的总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及团队数2228家,2017年新增5家境内上市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两者总数均占厦门市一半。在众创空间的建设上也不落分毫。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众创空间面积近6万平方米,创业团队近1000个,创业人员近5000人,其中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累计78家,占厦门市40%;国家级众创空间17家,占厦门市52%;两岸青年创业基地6家,占厦门市30%。产业人才基地的建设成绩也是赫然可见。2016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入选首批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聚集基地。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2150.41亿元,同比增长13.3%;累计集聚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近6000名,其中院士11名、“国家级人才”21名、“省级人才”121名,并顺利通过了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人才基地的复评工作。

育才,是为日益精进。厦门火炬高新区为园区各层次人才能够继续深化创新之义,耕耘学习,在厦门软件园二期组织美亚柏科、美图、美柚、中软、咪咕动漫等27家知名企业组建SAC联盟大学,按照实体高校模式,由园区开设公共课程,园区企业组建专业院系,并开设专业课程。目前,首批为期6天的“小白鹭实习生”试点培训课程已圆满完成,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将陆续展开。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