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创新创业中心
粱铭玮(右一)和他的创业团队
空港创新创业中心
近年来,海外归国人才成为我国人才重要组成部分。而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也有力地加速了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日前,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的初赛正式拉开帷幕,在本届比赛中,参赛的308个项目中,海外项目有93个,海外报名项目占所有报名项目比例达30%,比首届大赛增加44个,增幅高达89.8%。而在去年首届创业创新大赛的8个获奖项目中,有5个来自海归人才。
从这几组数据中不难看出,滨海新区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创业者的极大关注,是什么吸引这些海外留学人员纷纷选择归国创业呢?带着一些问题,记者来到空港创新创业中心采访了两位海归人士和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从中寻求答案。
带技术回国 寻求更大发展
今年37岁的段峰是空港企业天津奥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和联合创始人。2009年,取得日本东京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博士学位的段峰,放弃了进入日本发那科机器人公司优厚待遇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开始了他的创业计划。
“如果当年留在日本,确实可以得到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但提升空间有限,干的工作也都是一些基本的技术工作,即便到退休时,我也不可能进到核心领导层,留下再多的钱也就成了一个数字,并不符合我想通过自己实力将机器人技术做大做强并服务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初衷。”段峰告诉记者,他当初回国时,并没有盲目创立公司,他深知自己除了技术方面外,在渠道、市场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于是寻找合作伙伴成为他的第一选择。
2013年开始,段峰将工作重点放在北方,并积极和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一些企业展开合作。2014年,段峰带着他全方位移动步行助力机器人的项目,参加了空港经济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
“当初在立项时,我们想到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考虑到很多老年人步行困难,影响生活,但社会护工又相对不足的现状,我们考虑发明了一款帮助老年步行的辅助机器人。”段峰介绍,这款机器人的特点是符合老年人步行特点的零转弯半径全方位移动技术,符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步行意图识别技术,并且带有安全控制技术,避免因速度过快摔倒的现象。
段峰的项目因市场前景好、技术新颖等特点,被在场的专家看好,项目最终获得了首届大赛的三等奖,同时本次大赛让段峰也认识到了众多创投机构的负责人和生意合作伙伴。
2014年,天津奥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空港经济区成立,段峰以技术合作的方式,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顾问。
“目前我们公司主要在机器人的外形设计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已经占据天津机器人外形市场份额的60%,未来我们将研发设计机器人整体方案作为一个主要方向。”段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技术垄断、产业渠道、创业心态不端正仍然是制约机器人设计研发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些风投在投资机器人产业时想马上看到回报,这是不太现实的,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种心态是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这才能真正将企业发展壮大,并带动这个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上一些大的机器人公司,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要有一个长远规划,不能为追求利润而贪快、贪大。”段峰说。
海归创业应寻找 “中国合伙人”
空港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李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空港经济区已经将吸引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海归作为工作重点,今年还要吸引大约30个海归创业人才回国发展。
李金辉介绍,一些优秀的创业者,他们不仅拥有高学历和新技术 ,而且具备了很好的国际视野。“如果不懂国际规制和需求是很难打开国际市场的,而这也是我们吸引海外归国人员创业项目的原因之一,希望通过鼓励海外人才回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李金辉说。#p#分页标题#e#
李金辉表示,海归的优势比较明显,劣势也很突出。他们往往对国内情况不熟悉,国内市场的运行规则和国外不太一样,很多海归回国后显得“水土不服”,这就需要一种“海归+土狼”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海归人员专门做技术、做产品,而另外一个‘中国合伙人’帮助做渠道、融资等,依靠强强联合的方式,不仅弥补了海外归国人才对国内市场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特点不了解的短板,同时又将高端技术成功引入国内,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落户滨海新区,促进了天津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双方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快速推进市场化。”李金辉解释道。
目前,空港创新创业中心也开始按照以上模式为海归创业企业广搭展示平台,寻找有实力的中国合伙人。
“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两场创融会,为区内企业和全国的创投机构或相关行业的合作人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未来我们将每月开展一次创融会,并根据不同行业划分不同专场,比如下一场我们将举办汽车互联网的专场创融会,让3到5个车联网或IT企业,如思塔科技等,能够有一个项目展示的平台,并联系国内专门关注汽车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人,帮助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在回国创业过程中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或天使投资合作伙伴。”李金辉如是说。
看好国内 车联网发展潜力
2012年,加拿大籍华人梁铭玮回到了他的故土,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2014年3月,他带着来自瑞典、英国等国家的7位七位创业伙伴在空港创新创业中心注册了思塔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总裁一职,开始了他发展车联网业务的IT创业梦。
梁铭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0年前后,他当时在瑞典一家车联网IT公司工作,他当时经常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原因是中国市场上的一些高端车型开始使用车联网技术,而这项技术当时在欧洲已经广泛应用,但在中国还是一块“处女地”,这也是他萌生创业想法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车上智能设备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都会关注这些车联网设备,这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让车企开始重视这一领域。”梁铭玮表示,目前中国车企在车联网方面的经验还相对较少,甚至很多企业就没有设计过这个领域,这也让他察觉到车联网市场的巨大潜力。
今年梁铭玮的公司也报名参加了第二届空港创新创业大赛,而他们的参赛项目依然跟车联网有关。
“本次我们的参选项目名称叫做‘思塔家庭’,这是一个多接口的产品,可以安装在家里的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以及孩子的随身设备上,并通过下载一个APP,家里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知道家庭所有成员的位置,并解决全家的出行方式。成本低也是本项目的亮点之一,我们尽可能把一个家庭的设备控制在1000元之内。”梁铭玮介绍说,本次他们参赛选择了从居家使用的小方向切入,并没有用他们成熟的车联网项目参赛。
“我们是希望建立一个物联网的云搜索平台,这个平台上能集中我们的物联网设备。目前我国物联网的软件方面不如硬件发展得快,而软件正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梁铭玮说。
目前,像梁铭玮这样的海外人士归国创业的不占少数,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面对的主要问题除了资金外,本土关系也是一个瓶颈。“企业做产品主要是适应客户需求,而作为一个海归创业先要在国内结交很多朋友,建立社会资源,建立销售渠道,这也是很多海归创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梁铭玮告诉记者,他们此次参加创业大赛主要是为了展示企业、推广产品,从而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和投资人,希望帮助他们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