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学高三学生钟宇彬,一个从初中到高中都履历普通的学生,却被牛津大学物理系预录取。无独有偶,就在去年,学军中学也有一个看似普通的学生——楼俊麟,甚至在没有语言成绩的情况下,被牛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预录取。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这些能让国外名校“另眼相看”的学生身上有何特质,抑或者是否存在某些相同的点?国外那些“牛气冲天”的名校在招生面试时,真正看重的是学生的什么呢?
各个高中近几年出国人数基本稳定
随着出国读书学生年龄层逐渐降低,高中学生申请到国外读书早就成为常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在高中阶段准备出国读书的相关事宜,这两三年,杭城重点高中也陆续开起了国际班,如杭十四中的AP班、杭四中的剑桥班等。
昨日,记者联系了杭二中、学军中学、杭四中等高中学校的相关老师,从他们口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有国际班的学校也好,没有国际班的学校也罢,这两年学生出国人数比较稳定。
杭二中虽然没有国际班,但每年都会将想要出国的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班级,俗称“出国班”,今年出国班中有58名学生。两三年来,陈大军老师一直是出国班的班主任,“出国班的孩子申请的都是排名前30的学校,30名之后的学校一般都不会考虑。”
学军中学今年的高三学生中,有近30名学生准备出国,据学生处的余林老师说,人数与去年差不多,“近几年出国学生的人数基本都比较稳定。”每年,想要出国的学生最终都能申请到排名前30的国外院校,如去年有学生被牛津大学录取,也有学生是被帝国理工大学录取,此外还有伯克利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
杭四中的国际部从前年开始招生,首届学生今年刚上高二,虽然还没有到申请学校的时候,不过不少学生心中都已有目标学校,“想去英国和美国的学生比较多,至于想申请的学校嘛,英国排名前10的学校,美国排名前30的学校都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杭四中国际部主任杨志敏说。
准备出国的学生大多个性张扬能力强
“现在出国的学生不像早些年可能就分布在两端,现在中间部分才是主力军。”陈老师说,出国班中成绩排名顶尖的也有,但不是很大,主要是排名在两三百名左右的学生占大多数。
与陈大军的说法一致,余林也说每年出国的学生成绩排名在中等偏上的学生占大多数,“去年好像有两三个学生成绩排名在前几位的,今年准备出国的学生中,暂时没有特别拔尖的学生。”
此外,在谈到这些准备出国的学生时,老师普遍认为这些学生通常比较有个性,活动能力很强,“班上很多学生都是学校社团的负责人,他们个性都比较张扬,遇事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国际部的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不太尊重‘权威’。”杨志敏说,时不时地会遇到学生与老师之间因为意见不合,发生一些小冲突,“课堂上学生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也能当场就提出来。”
比起答案招生官更关心思考的过程
到底国外名校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名校老师在面试学生时,更看重学生哪方面的表现呢?所有这些疑问,或许能从楼俊麟回忆牛津大学面试的场景中能窥见一二。
前年12月18日,楼俊麟飞到牛津大学参加了面试。
面试在一天内进行,分上、下午两场,一个学生需要面对的是两个面试官,由于楼俊麟申请的是电气工程专业,因此面试官都是这一专业的老师。“上午的面试中,一个面试官是学校的教授,还有一位是在校博士生。”
在上午的面试中,基本都是在校博士生在问他问题,他抛给楼俊麟的第一个问题是:对工程专业在未来20年的发展看法,“未来生活会离不开计算机,工程专业能很好地发展计算机……”楼俊麟回忆自己当时的答案。
之后,面试老师又现场编了2道数学题让楼俊麟做,“他不关心题目最终答案,而是关心我在每个步骤后,心里所思考的内容。”楼俊麟说,他每写出一个点,面试老师都会问他,此时心里的想法。
通过两轮考试后,面试老师要求我问他们问题,“其实我还蛮诧异的,从没想到会有这个环节,一下子有点蒙了……”反应过来后,楼俊麟问了三个问题: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之间的关系;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从牛津毕业的学生都会干些什么。#p#分页标题#e#
“听到我最后一个问题,两个面试官都笑了。”其中一个面试官回答他:“能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是看你自己想干什么。”楼俊麟说,整个上午的面试过程大约是30分钟。
下午的面试流程与上午一样,但由于负责面试的教授不同,因此提的问题也不同。在简单自我介绍后,有教授问他,为何要学英语,“其实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很老实地回答,可以与国外的朋友交流,也因为想出国。”
在下午面试做题的环节中,楼俊麟自觉刚开始表现并不好,“两道数学题,第一题都是在面试老师的引导下做出来的,第二题没有做出来……”随后,另外一位面试官,给他出了2道物理题,“题目都是面试老师当着我的面现场编写的,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但知识点都是高中的,如动量守恒、电阻等知识点。”
“国外老师的笑点很奇怪,在我做完2道物理题后,两位面试官放声大笑了一次,在我走出面试教室关上门的那瞬间,两位面试官又放声大笑了一次,都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楼俊麟说。
英国校长坦言喜欢自信有主见的学生
英国cheadle catholic junior school(奇德尔天主教中学)校长Christine曾到源清中学交流时提到,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她时常需要保持与大学招生老师的接触,“英国的老师,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喜欢自信、有想法的学生。”
在Christine的眼里,中国的孩子虽然读书很勤奋,但自信心不足。她举到一个例子,中国的学生哪怕成绩再好,再有特长,也只会默默地藏着,不像英国的学生,哪怕是成绩不好,只要有一特长,就会高调地向所有人宣布,“当然这可能跟文化差异有关。”
Christine建议中国学生主动“走”出去,平时在学习上,不妨多与同学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英国大学更喜欢善于思考,能提出质疑,并会与同学讨论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的学生。”这也是英国中学的课堂以小组讨论的模式为主的原因之一。
与Christine的说法差不多,英国韦斯特伯恩学校校长Kenneth在杭高与学生互动时也特别提到过一点:自信。他曾提到在面试学生时喜欢问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课程,不喜欢什么课程?”看似随机聊天式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有主见,“我在面试中国学生时发现一点,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件很遗憾的事!”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