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一。 走还是不走,这是一个问题。

时至今日,我已经在加拿大生活快三年了,仍不断的有朋友在跟我咨询出国的事情。事实上从我准备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在回答类似的问题,譬如国外就业形势如何?应该读什么专业?签证好不好办?有些是很宏观的问题,有些很琐碎,我都尽我所能的提供我知道的信息,回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我希望那些和我一样抱着相同目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得到一些帮助,从而找到自己的路线。

想要走这条路的人,都在某种意义上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也即是说,他们都遇到了一些困扰,因此产生了想要逃避的想法。在与他们交流之后,发现对于这些困扰不是通过几次聊天可以化解的事,所以我转而支持他们做出这样的改变。走到千里之外的国度,重新开始一段生活,或许不能真的解决那些问题,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国外的生活也并没有那么特别,以平常心来看,这只是人生万千选择中的一个。

但你要问我结果如何呢?很惊人也很现实,三年过去了,我身边认识的朋友,没有一个人成功。有几位走到了雅思阶段,有一些卡在了学校上,更多的,占百分之八十的人,还在计划中。就好象小时候我们放寒暑假的时候,都会在第一天做一个假期学习计划贴在墙上,然后就出去玩了,第二天看看计划,咦?这里好像要修改一下,改完贴回墙上,然后又出去玩了。每天每天都修改那个计划,让它越来越完美,直到假期结束了。

为什么要出国,这是一个大而复杂的主题,我留给看到文章的各位去思考。如何将这个决定转化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才是我希望提供给各位做参考的重点。对于在校或者应届的学生,他们的出国路相对容易,因为毕竟学习能力是优势,且有许多同辈辅佐,并不复杂。对于已经工作了一些时间的朋友,就不是那么简单明了的事了。

我要鼓励大家,工作过三五年后出国,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一方面你会有很清晰的目的,知道自己要得到什么,减少盲目;另一方面,职业经历对于未来的国外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相对于没有经验的应届生的一个优势。虽然我身边的朋友没有什么成功案例,但通过我看到的,已经来到加拿大的一些朋友,有些是完全靠在职的空闲时间准备的,还有些拿到了奖学金,这些都是很正面的例子,所以,务必不要气馁。

另外, 不要试图去问那些已经回国的留学生,或者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出来的人的经验。原因很简单,成功案例都在国外,去问那些相反路线的,能得到什么正面的说法呢?选择回流的人势必是不喜欢或者不适应国外生活的人,他们所提供的反馈,在你拿到offer之前,先不要做参考。拿到offer之后,就可以全方位的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那时候你至少真的有了选择。

出国是件很容易的事,一点都不难,因为这只是后面翻越万重山水的第一步而已。

案例1

女生,80后,朋友的同事,工作五年,人力资源领域,同时从事企业高层助理。在职准备出国,前后接近两年的时间,期间搞定了雅思,GMAT,拿到美国两所学校MBA的通知书,有一个还是半奖。通过了学校教授的面试后,顺利拿到签证。工作到了最后一刻,上飞机前才正式离职。这个例子有点极端,在我看来她有很强大的精神力量,非常人可比,而且她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关于资料的搜集,学校的调研等等,亲力亲为,有种势在必得的气势。

这个例子告诉我,如果你什么都不想放弃,不想丢掉工作和收入,那势必有超出常人的魄力和自控能力。我自认做不到,所以想好要出国的时候,就离职了,没有浪费一天在犹豫和摇摆不定上。

a

二。 认识自己 + 适时的努力 + 运气 = 选择

我个人的看法,当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能否完成的因素有三个:对自己的认识(50%)+ 适时的努力(40%)+ 顺应时机的运气(10%)。三个因素此消彼长,但一般人感觉认为的努力,我反而不觉得是最重要,运气则取决于不可控制的一些因素。

对自己的认识决定了这件事是否真的可行,以及有没有执行的必要和把握。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和过于理想化的情况,仔细的评估自己。假设现在我们已经抛开那些走或者不走的摇摆,做了决定,就是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去陌生的世界生存和探险。这个决定将是一个短期的(一至两年内)的目标,这个目标,在踏上离开的飞机甲板上的那一刻为终结。#p#分页标题#e#

有了这样一个目的之后,我们需要开始仔细的审查自己。首先,对于出国这件事,我们要押在台面上的是什么?是未来的保障?自尊?生存?镀金?安全感?你想要在那里做什么?学习?工作?赚钱?结婚?体验人生?在我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里,他们抱有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更好的环境,有的是为了不依赖他人而生存,有人为了躲避,有人为了子女,有人为了得到尊重,诸如此类的种种。

经过思考,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目的后,才可以制定一个合适的路线。如果是出于镀金和自尊,那势必是一条艰难的路线,读名校,毕业进知名公司,这都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而是你是否准备好了付出这一切呢?你的能力上限是否够得到那个边界?如果只是出于生存,那一切又容易了很多,做技术工人可以移民,结婚可以移民,通过难民庇护也可以移民,上普通的College出来做个厨师也可以移民,选择就多了很多。

在最难和最容易的这两个极端,要找到自己的那个定位,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很难。多少人向往着名校但殊不知GRE可能永远考不过,多少人冲着镀金的学位去了但毕业后发现找不到工作,多少人想着做技术工人,最后发现只能去屠宰场切猪肉,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得到的东西小于我们的付出,所以,想清楚押在台面上的东西,再考虑要放下多少的赌注吧。

至于适时的努力,是说在机会窗口打开的时候,你要将战斗力调至峰值,在短时间内达到足够的高度,越过那个窗口。我想大学时候期末突击的经验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坚持在最后的时间里拼上一把,也许你就有个好假期,如果稍一松懈放弃了,就不得不赔上整个假期,忍受漫长的折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当你把握了种种因素,顺利的完成了这个目标,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这并不代表什么,也算不上成功。你所得到的,只是比其他人多了一个选择。所以在那个等式的最后,我没有写上成功二字,而是选择。

当我们有了选择,我们才有不选的能力,手中如果总能握着一个选择,其实是很幸福的事。

案例2

女生,85后,打工店老板的朋友,大概是英文不那么好,出国时选择了比较容易申请的College,财会专业,两年学制的文凭。在学校她将课程安排的非常紧密,将两年的课程压缩在了一年多的时间内修完,毕业后同样得到了三年工作签证,找到了财务类的工作。

这个例子是说,她看到自己的劣势(语言),但是选择了较为容易的路径,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能力),为自己节省了一年的时间,同时也压缩了生活成本。

三。 克服焦虑的方法

在做了决定,定了方向,有了目的之后,焦虑总会如影随形的出现。

焦虑的人们,看似有很多选择,好像不知道要如何做决定,而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什么选择。就像是说,一个还没有雅思成绩的人不需要去焦虑怎么选学校,一个还没搞定学校的人没有必要焦虑签证如何申请,还没上飞机之前,同样不需要焦虑将来生活中将要面对的事。焦虑是我们对于很多尚未发生(也许从未发生)的事而产生的一种悲观的判断,这里面隐含的是对失败的恐惧。

事情都是先易后难,一步步的推进,不需要想得太多,只需要看到眼前问题,然后专心的将它解决。我认识的,在职出国的亲友团们,有绝大部分都是卡在了英语上。工作之后,面对生存的压力,很容易就顾此失彼,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反复的挫败又导致了焦虑,往复循环。

当他们问我要如何出国时,通常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第一次雅思打算什么时候考?每个人的回答都很类似:还没有定,还没有看,还不知道如何复习等等。我通常的建议,是让他们去预约一个月之后的考试,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对整个考试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自己的语言水平也是非常好的评估。

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总需要一个成绩摆在那里。成绩好,我们可有做好的打算,成绩不好,我们可以做不好的打算,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也并不是人人都要雅思7。5,托福110才能出国。但如果你只是不停地计划而不行动,那就没有任何可能。

预约,付钱,建立一个时间点,行动就有了依据,通常是一个很好方法。

关于英语的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远远未到需要讨论学习方法的程度,许多人欠缺的只是重复的,枯燥的,系统的练习。使用一些记录学习时间的app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花费在一件事情上的累计时间,再各项学习任务都不到一百小时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只是继续坚持而已。#p#分页标题#e#

总而言之,给自己找到切实的事情做,才能让大脑真正运动起来,没有空隙去焦虑。

案例3

男生,80后,教会里认识的教友。在国内毕业工作后从事IT行业,工作三年后出国读研究生,通信方向。一年后毕业,因为有一定的编程能力,顺利找到了工作。

这个案例相对简单,对他来说,语言是唯一的门坎,一旦迈过去,之后就很容易,因为他的技能是全球通用的。

跟许多朋友聊到出国这件事的时候,发现他们虽然很关心费用的问题,但又似乎不是很清楚。出国到底要花多少钱呢,真的要花费几十万才能出国吗?如果选择留学的话,一定要读若干年的书才能毕业工作吗?毕竟大家大部分不是富二代,经济因素也是决定事情能否达成的关键之一。

我先跳到结论,答案是当然是——不,我们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低于十五万人民币),很快的时间(两到三年),完成学业后进入工作。当然这些都取决于个人能力和想要达成的目的,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我们以最常见的留学方式,开始逐项拆分费用,看看这些主要支出的大概范围。出国所涉及的费用涉及许多方面,语言学习,中介费,签证费,往来机票,读书的话会产生学费,还有生活费等等。我这里列出的可能不完整,供各位参考。

一国内费用 (¥-天朝币 $-加币或美元)*

1. 语言考试

托福或雅思的考试费用每次在¥1500左右,普遍来说,考两次是非常正常的事,另外加上一些学习材料的成本,保守来看,需要¥3500-4000左右。这里没有包含各种培训班,对于培训班我持保留看法,现在的学习手段很多,如果可以独自解决,没必要花上时间金钱和一群人一起解决。后面我会再简单说说如何突击语言考试。

托福考试费用 ¥1500/次

雅思考试费用 ¥1680/次

2. 中介费用

如果不是DIY的话,中介的费用是免不了的,正规的中介签约后会有一个首付的费用,通常在八千到两万不等,申请college的话,申请部分的费用可以控制在一万以下,因为申请college的难度很低,几乎不会失败,也不需要准备诸多材料。如果是申请研究生(Master program)或者博士(PhD),那么申请部分的费用就要上升到一万到两万左右,根据学校,难度和申请的数量不同有上下浮动。在拿到学校的通知书后,需要再付给中介一万到一万五的费用代办签证。综合下来,中介涉及到的所有费用在一万五到三万之间。另外,你也可以选择自己申请,然后请中介只负责代办签证的部分,反之亦然。

College申请费用  ¥8000-10000

Master和PhD申请费用 ¥15000-20000

签证代办费用  ¥12000-14000

合计费用  ¥20000-30000

3. 申请及签证费

在申请学校的时候,会有50到100刀不等的申请费,这部分有些会在开学的时候在学费中扣除,有些是一次性收取,因为金额不大,可以暂时忽略。使馆的签证费用时常浮动,一般说来,1000到1500是跑不掉的,这部分是付给使馆或签证中心的,也是一次性收取。

学校申请费 $50-100 (加币或美金)

签证费 ¥1000-1500

4. 机票

开学季来临的时候,也是机票价格最高的时候,所以有可能的话,尽早预定机票,或者错开高峰期。比如说秋季入学在九月的话,如果签证已经拿到,完全可以提前一个月出发,一方面节省了机票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适应一下。推荐一个订机票的网站:一起飞(www.yiqifei.com),我当时在上面订到了比官网还低的票,出票也有保证。不建议从留学中介订票,高峰时期中介拿不到什么优惠,自己去各大航空公司的官网预订反而可能更实惠。

飞北美主要城市机票费用 ¥8000-9000 (转机)¥10000-15000 (直飞)

(高峰时期,单程 )

现在来看,还没有真的出去,就已经付出了相当的成本了,林林总总大概需要三四万块。有能力DIY的同学可以省去中介的费用,节约两三万,但务必要小心谨慎的处理每一步,考虑好风险。我在哈法有遇到过几个靠DIY来的学生,因为申请签证的时候疏忽,拿到的是单次出入境的签证,导致不能中途回国。想解决的话还要重新办理多次入境签证,虽然不算困难,但这原本是可以规避的麻烦。

案例

以我本人为例,托福考了两次,第二次达到标准。申请学校基本上是自己解决的,签证部分选择了快速签证通道,必须由中介代为办理,所以付了12000的费用给中介(加拿大使馆硬性要求)。培训班上了一期老罗英语的考前强化(¥1800),基本没什么听课,全都去听柴静等人的公益讲座去了。#p#分页标题#e#

我的成本大概是 ¥1500×2 + 12000 + 1800 = 16800

书本费什么的大概花了 ¥1000

签证费大概是 ¥1200

机票是大韩航空经首尔转机的单程 ¥9000

出国前全部成本大概是 28000

我在准备期间是离职了的,所以收入部分就没有了,吃了六个月的老本。

二留学费用及海外生活成本

下面提到的费用都是以加拿大为基础的,美国的情况我不熟悉,听说是跟加拿大类似的,另外美国的生活成本要低一些,大概是加拿大的80%吧。

1. 学费及住宿

学费方面,本科,研究生,College或者university的标准都各不相同,在申请的时候,从学校的页面上会有很详细的费用清单,其中包含了学费,书本费及所在城市生活费的大概水平等等。如果说给出一个简化的平均值,那么一个学期(四个月)的学费通常是在$6000-6500之间,艺术类专业会上浮10%左右。College和University则没有太大区别,按照选的课程多寡,费用会有所浮动。

单个学期学费 $6000-6500/Semester  (以下皆为加币)

书本费 $200-400

学校住宿费用 $500-600/month

学校餐费 $10-15/day

2. 生活费和个人租房

生活费的支出上,如果独自租房,住宿费用可以降低到300到400左右,通常是一个卧室,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包含水电暖气等费用。一个月的食物支出可以控制在300-500之间,取决于你自己做饭的频率。手机通信费用最低25到最高100不等,取决于你选择的服务类型。如果需要交通费用的话,学生月票基本上是70到100之间,各个城市不一样。衣服,娱乐,杂物购置等费用比较灵活,就不单独列出了。

房租(单间合租) $300-400/month

伙食费 $300-500/month

手机 $25-100/month

交通 $70-100/month

案例

男 - 80后 国内本科院校毕业,工作半年后申请加拿大college的一年制certificate program,两个学期的学费$6100×2=$12200加币,房租每月$350,生活费$300,总共$12200+650×12=$20000。读书期间在学校内的书店做兼职bag dropper,每周工作10小时左右,时薪$12/hr,总收入约2000块,再扣除一些娱乐花费,和其它的杂项,他的留学成本大概在$25000上下,按照现在的汇率,大概不到15万人民币。

这是有些极端的例子,是告诉大家其实留学也不都是想象中的那么昂贵,选择学制短的课程,加上课余时间的零工收入,完全可以低成本的实现留学的目的。但这种路线的短板在于文凭的含金量低,没有镀金的效果,适合那些工作能力强,想尽快进入职场,不想浪费时间在学校的人。

换个角度来看,尽快工作就可以尽快拿到居民的身份,之后可以考虑重新回到学校深造镀金,这时候不但学费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更可以申请政府的无息或低息贷款。

三如何看待中介

中介可以帮你做许多事,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是他们在流程上的一些保障,让你不至于错过了时间点,或者落下了什么必要的材料。另外中介费一旦交出去,难免有“这么多钱都花了,我自己得努力,争取成功”的念头,也算是一大动力。

然而,中介毕竟是盈利机构,那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答案是——成功率。只有成功拿到offer并且办到签证,他们的收入才能有保证。所以在考虑学校的时候,中介主推的学校往往都是他们关系好,通过率高,且操作容易的。所以在选择考虑申请组合的问题上,尽量自己主导,花些精力做调查,不要全部以中介的意见作参考。

例如,选择一两个自己认为最佳的学校的master项目作为首选,同时添加一个中介推荐成功率高的学校作为备选,另外还可以要求他们同时申请college的一些技能性的项目(如diploma或者certificate课程)作为一个补充。

中介推荐的很多学校,相当大比例都在偏远的地带,学校缺乏生源才保证了高录取率,这种学校的优势在于历史悠久,学历有保证,镀金效果好;劣势是处在偏远地带,城市缺乏活力,难以就业,生活上也很无聊。毕业之后往往需要迁移到其他城市就业,不易积累人脉。

在学校的选择上,许多人往往容易忽略所在城市,只看重了学校的背景和实力排名,但城市的大小以及活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大的城市能带来更广阔的视野,人脉关系,也有很多实习和打工机会,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相对的,面对的竞争也更激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切合自身的背景作出判断,重点考虑你将来想要从事的行业和职业,自身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等等。#p#分页标题#e#

综合下来,大概有这样三个申请选择:

1

偏远城市的University***

优势:镀金效果好,更容易申请到Master和PhD,环境单纯,适于学习和科研。

劣势:视野小,城市缺乏活力,本地就业市场狭窄

适合:耐得住寂寞,技术性行业(IT类,财务类,艺术类),对GPA和语言不太有把握的人。

例: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Bishop'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indsor

2

大城市中的University

优势:镀金效果最好,城市环境最优,机会多,视野开阔,生活丰富。

劣势:申请较难,竞争激烈。

适合:学霸,金融类精英,需要镀金人士,生物,电子,环境工程等领域的需要深造学科,还有纯艺术,设计等。

例:Ontario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University, McGil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Toronto

3

大城市中的College

优势:申请容易,专业技术性和实用性强,以及大城市的环境优势,就业灵活,选择面广

劣势:没有镀金效果

适合:语言水平受限,想拥有一技之长,想换专业领域,开发第二职业的人

College基本都是公立院校,差别不大,就不举例了。

至于偏远地区的college就不建议读了,感觉几乎没有优势。

在决定了申请组合后,中介会进一步的指导申请材料的准备,这是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在职工作过的朋友可能需要去之前的公司开具工作证明和收入证明,请雇主写推荐信等等,还需要准备一份详细且有说服力的简历。虽然琐碎麻烦,事在人为,只要不放弃一定是可以搞定的。

在与中介的合作中,要及时跟进他们的进度,确认返回的信息,另外中介可能会为了成功率做一些冒险的行为,给个人带来一些风险,这方面要格外小心。从中介的角度来看,他们只要把你送上飞机,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及今后出现什么问题,学业发展的如何,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里。

案例

男 - 85后,一个朋友的室友,大学本科是财务类,毕业后没有从事财务工作,两年后申请了St. Mary's University的金融类Master,据他说许多人申请的时候都改过大学成绩单,看来中介有时候是无所不能的,各种材料都可以包办。

这个例子里,他选择了一个中型城市的商科大学,属于相对容易申请的例子,镀金效果也不错,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存在的风险是金融类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找,主要是因为加拿大的金融市场规模小,就业市场严重饱和。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