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在11月11日成功被“转型”成购物狂欢节之后,单身一族或许会长舒一口气,总算又躲过一次被追问、被试探的日子。然而,躲过一个日子,并不等于再无忧虑。父母、社会,甚至来自自身的压力都还在让单身男女,尤其是大龄的单身男女唉声叹气,辗转难眠。“脱单”已不仅仅只是自身的需要,更有着强大的外来压力。

“搞不清到底是谁在找对象”

家长干涉让子女很无力

对于子女的人生大事,家长们心中大多会有某个类型的人或某些条件作为参考,这是他们基于社会现实做出的综合考量。然而,一旦家长非要根据自己定下的参考标准来衡量儿女的另一半,那么,这份干涉,也很有可能成为子女的重大压力。

今年30岁的小金(化名)是一位职场白领。大学毕业以来,在爸妈的安排下,她见过不少相亲对象,认真投入的感情也有几段,可到如今,她还是单身。

“在大学时,我谈了一个北方的男友,我俩感情相当好,我妈知道后却明确反对,并告诉我,她以后不可能让我嫁到北方,不如早早分手。”小金说,男友也是家里独子,他父母希望他毕业后回家发展,即便后来,男友说服了他的父母,做出妥协,可自己家里这边还是不松口,到最后,这段感情还是走到终点。

“条条框框选不到女神”

门槛太高难找意中人

陈光(化名),本地人,今年29岁,双硕士海归,家境殷实。27岁学成回国后,父母便为其注资开了一家小公司。事业稳定后,陈光父母开始托人给儿子介绍对象。

虽然,嘴上说着没有太大的要求,对自己好就行了,但陈光心中却有一道明确的条件门槛。“能否志同道合,能帮助自己的事业,对方是不是看上我的钱,长得不能太差,性格要敦厚,对我要好。这几点都是最基本的吧。”

带着这种条件框架,接下来的半年内,陈光相了38个女孩,但没有一个能持续见到4次面的。照他的话说,相亲对象大都满足了一个条件就满足不了另一个,始终都是怎么看怎么不满意。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条件基本符合的,自己能看得上眼的,但对方却不买账,直接给了拒绝。

专家说法

勇敢转变观念对“脱单”很关键

宋兰英:资深公益红娘,3年来与其他志愿红娘一起,成功撮合70多对。

在宋大姐看来,大龄青年无法“脱单”,是有其自身原因和家庭方面原因的。

从自身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成熟。比如,对另一半的要求太理想化,理论性太强了。男的太过看中相貌,还希望找到各个方面都拿得出手的无瑕疵女神型对象,女的呢,受小说、偶像剧的影响太重,希望男的能力强,个子高,长得帅,事业要有成,父母条件必须好,有房有车是一定的,还得懂得呵护女生等,说白了,就是白马王子。还有的人,受到网络上很多段子的影响,不仅对各种细节过分挑剔,还给自己的未来设定了条条框框,直接把自己限制住了。

学会在爱中成长

周敏明:从事婚姻情感咨询10年,咨询案例9000多例。宁波蓝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婚姻指导师。

对大龄单身男女的评价,舆论纷纷使用“剩男”“剩女”等词。然而“剩男”、“剩女”并不是标签,而是一种“没有符合条件的对象出现导致暂时单身”的状态。然而,现代社会是婚恋观念自由开放的时代,可为何还会有如此多的大龄青年被剩下?

总结我参与的多场相亲交友活动的统计数据,发现一些现实的、功利的择偶观,成为当前单身青年择偶考虑要素。种种具体要求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青年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对未来的焦虑,那么择取他们认为“最好的”无可厚非。

我认为,相亲、交友等活动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大龄青年应该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同时,要尽量丢掉心理包袱,主动扩大交际面,给自己创造机会。光等着缘分送上门,或是一直抱着“肯定有更好的出现”的心态是需要调整的。

我建议,找对象本来是孩子们的事情,父母过分着急,就会造成责任转移,让孩子们觉得这成了父母的事,也会打乱孩子们的想法。最好的方法是,子女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谈谈自己的想法及目前的一些交友状况。#p#分页标题#e#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