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日益增长的留学大军中,低龄化留学比重在加大,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到底是利是弊?这或许是留在众多家长心中的一个问题。
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中国留学发展蓝皮书》显示:国内中、小学阶段低龄留学生数量直线上升。作为例证,蓝皮书给出的数据是,2013年在美读高中人数已达2万3795人,7年增加365倍。中、小学出国留学人数已占留学总数的1/5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是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国家。
有人认为,低龄出国留学最大的好处是利于孩子性格塑造;也有人认为,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容易造成低龄留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困扰。出国留学低龄化,到底是在另辟蹊径,还是在偃苗助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针对我国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的态势。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一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熊丙奇:这几年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低龄留学这样一个比例教育在逐渐上扬,其中就包括有的学生直接到国外读高中,在国外完成他的学业,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到国外去,在国内去读国际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的城市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的爆发,增长速度相当之快。这些读国际班的学生实际上读的课程是国际高中的课程,同时准备参加的也是国外的高考,原因在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导致了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倾向,而且一考定终身也增加了学生的焦虑。
针对国内的高考来看,国外的整体学校是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学生和学校可以双向选择,一个学生可以拿到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因此他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同时也摆脱这样一种应试教育的焦虑,还有针对这样的高考制度、升学制度,国际高中和国外高中整体来说很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能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中国考虑到这种学校办学的质量,还有考试制度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选择让学生出国留学。加之现在中国家庭积累到一定程度,它也可以承担这样一个出国留学费用。有调查显示,大概75%左右的可支配收入,家里的流动资产达到130万到150万的都有意愿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我们也看到,130万到150万这样一个金额,恰恰可以支持孩子在国外去完成大学学业一个基本的费用。
国人热衷出国留学,不洗骨肉远离,让孩子“少小离家”低龄化,是无奈之下的另辟蹊径,还是冲动盲目的偃苗助长?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对此进行解读。
经济之声:近两年,国内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出国读高中的学生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会对国内的学校造成压力吗?是否会倒逼国内的教育加强改革?
吴永强:我觉得压力不见得,虽然出国留学的低龄化增幅比例这几年逐年上升,但是对于国内高中群体所占的基数占比还不是很大,至于说能不能够形成对国内教育一个倒逼压力,或者这样一个倒逼的动力也不见得。为什么?因为对于国内的教育体系来讲,它是一个行政化主导的教育体制,对于这样一个体制而言,形不成压力和动力。
经济之声:近年“留学低龄化”已成为趋势,那么这些“小留学生”的现状如何?我也看到了这么一篇报道提到,以美国私立高中举例:2013年中国学生录取人数多达2万多名,这与2006年相比翻了近400倍。然而这些孩子中,有25%的学生被退学,最终考入美国知名大学的只有不到10%。同样走出国门的孩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到底是什么决定了青少年留学的成败?
吴永强:这个确实是喜忧参半,而且成功率这么低,只能从个案角度来分析。首先外语基础如果好,同时国外生活能力比较强,这样的一些学生个体出去以后,相对能够更适合国外的教育模式和生活状态,学业的进步也顺理成章。相反如果外语基础比较差,同时对国外生活状态适应的不那么好,出去以后就会出现无所适从,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业进步。所以从如果说概要的来看,从成败角度区分,一个是语言,再一个是适应能力,第三个就是生活教育形态一种契合度。
经济之声:到现在来说我们就会考虑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有这样一个成功率?但是国内有很多的家庭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国外去。
吴永强:原因分析可能有几个方面,第一,从国内来看,许许多多取得财务自由的,像刚才新闻中提到的,有一定财富能力的,并且比较开明的这些家庭,不满足于国内应试教育,以及无休止课外补习等这样一种状态,所以会选择进行国外教育这样一种途径和模式。#p#分页标题#e#
经济之声: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也值得我们目前教育部门或者是相关部门去好好考虑一下,我们这边这种教育应该有什么样改革或者变化才能留住这些孩子?
吴永强:当然这需要我们国内教育部门进行认真和深度的反思,这种反思不单单体现在出国留学低龄化方面。另外就像前一段时间我们所报道的国内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去传统化、去中国化,比如说过多注重一些应试教育,过多注重所谓外语教学,可是传统文化却缺失。虽然嘴上喊了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并没有实处的一个具体折射。所以国内教育这种改革,应该是大力加强。
经济之声:这种低龄化的留学目前来说还隐含哪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和关注?
吴永强:低龄化留学确实是喜忧参半,但是也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刚才我们提到的是国内的弊端和不足。比如说应试教育是一种多年持续下来,不见大的改观。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过于低龄化也未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对于小孩来讲,哪怕是高中生,他的心智也还没有完全成熟,另外对本国文化掌握不深,对域外文化缺乏一种天然的血脉性融合,容易形成两张皮不适应的状态。那么长大以后,国外也进入不了主流的高端社会,国内又格格不入,这个其实是低龄化应该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其他观点: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赴美留学的学生还会继续增长,因为从今年开始,赴美的大陆学生增长率就没有低过20%,这些年同样保持增长,如果年底它的报告出来一定是20%,那增长率全部来自于本科的学生,这就是不断地低龄化,再低龄化,再低龄化,非常的严重。造成的原因首先是家长有钱了,还有边界因素,比如说择校的治理,我们国家在教育特别强调公平的时候,严格化片区,北京今年最典型,教育部今年发过两次文,有个专门针对十几大各个大中诚实的明确要求,所以今年择校治理是做的最好的一年,它并不是满足你的需要,而是解决公平问题。
美国的精英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美国中学更注重学生在非学术方面,例如创新精神、领导力、观察力与分析能力等多方位的全面发展。很多低龄留学案例是孩子不能忍受国内应试教育的压力和对自己兴趣的压制,或者家长不愿经受国内小升初、中考、划片择校等繁琐事务。值得指出的是,“低龄留学”必须过经济关、生活关和接受能力关。对于年龄较小的初高中学生留学事宜,家长要充分估计风险,权衡利弊。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