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七成HR不会优先录用“海归”

智联招聘近期调查也显示,超过七成国内企业HR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个人能力不过硬等是用人单位拒绝“海归”常见的主要原因。

一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刘毅则表示,一些“海归”对应聘岗位想当然不切实际,也是他们不愿意录用“海归”的重要原因:“他们想象的职场状态和实际的状态相差很远,比如说有的人觉得我做会计我会做一些分析报表的处理,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我们的偿债能力,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最基本的工作可能从对发票开始。”

但与此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约96%的“海归”都有拒绝OFFER的经历,其中收入水平是“海归”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约62.7%的“海归”因为收入不理想在求职过程中拒绝过OFFER。另外,由于发展路径不满意和晋升空间不满意而拒绝工作OFFER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为:35.7%和34.5%。其他的常见原因有:企业文化与自身不符、工作岗位不满意、工作环境不满意、工作地点交通不方便和专业不对口。

“高不成,低不就”的模糊定位是“海归”就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福利待遇与国外的巨大差距、个人能力得不到展示也是“海归”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回国前半年” 是找工作黄金期

“海归对于薪资的较高预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留学海外的花费一般较高;另一方面,留学经历提升了“海归”的综合能力。但是,合理的薪资待遇预期与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留学专家表示,“海归”大可不必纠结于起薪的数值,用人单位只要把标准放在那,只要达到这个要求,你就有这个机会,(和普通毕业生)同样的岗位也是同样的薪酬,在目前这种就业形势下,不妨先进入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的平台,也许在一两年之内你的薪酬各方面比较一般,但我们也有调查显示,过了三五年之后会体现出你的优势。”

另外调查还显示,回国后的一到三个月是“海归”开始找工作的密集时段,但大多数“海归”开始找工作的时间都偏晚。对此,留学专家提醒留学生在回国前半年开始找工作更能把握主动权,一方面可以在国内的校招季“凑个热闹”,因为国内校招季的面试录取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大型名企的周期可能为半年到1年左右,入职日期与留学生回国的时间较符合。另一方面,即使这段时间没有成功应聘,也可以积累找工作经验,了解国内的就业招聘行情。当然,这段时间,留学生还身处国外,有一些面试可能无法参加,建议留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假期回国参加面试,另一方面也可以与用人单位主动沟通,争取可以电话面试,在58同城等网站上投简历等。总之,要积极主动出击、早动手,这样才能增加就业机会。

某留学机构调查显示,今年中国回国留学生人数预计将超过40万,就业压力不断攀升。

有专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而今年国内高校毕业生已达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海归”就业竞争力疲软的问题在今年更为突出。所以,“海归”们需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工作才能更从容。

超半数“海归”关注“未来就业”

对于未来就业关注的“海归”达到52.5%,其人数甚至超过了对课程及毕业要求(47.5%)以及当地文化习俗(39.3%)关注的“海归”人数。

留学专家表示,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留学生日趋理性的留学态度;另一方面,这也是就业压力日益增长背景下,留学呈现出的新特点,就业已经成为留学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本次调查数据还显示,85%的“海归”认为在准备留学时,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说明大部分留学生在留学前已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但是,另一方面,数据也显示,事实上仅有20.9%的“海归”在留学前有较明确的职业方向,所以很大程度上来讲,留学生的职业规划还有待系统化、科学化的梳理。

明确的职业方向有助于留学者更加专注于相关的就业领域信息,并且在留学过程中带有更强的目的性,能够按照职业目标安排自己的留学生活,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p#分页标题#e#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