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悲伤,因为我想救他,但是没有做到……”—参与救人的川大德国籍留学生乐乐
前日,一名男子从九眼桥坠入河中,路过的中国小伙和外籍女留学生 接力下水救援(昨日成都晚报曾报道)。昨日,成都晚报记者在四川大学找到了这位外籍留学生乐乐。今年23岁的乐乐来自德国,今年下半年刚来成都留学,现在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中级班学习。截至记者发稿时,据警方及消防部门反馈,落水男子仍下落不明。
回忆救人经过再度落泪
昨日,当再次提起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乐乐又不禁动容,依偎在同行男同学的怀里,掩面哭泣,用母语不停地倾诉着什么。待乐乐情绪稍平复后,她和珍珍(乐乐的同学,来自韩国)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经过。“我们下课后正往家走,我骑着单车,她跑步。”珍珍回忆,当日15时45分许,她和乐乐正好经过九眼桥,发现有人落水。
“水里有个中国小伙已经拉到他的手臂了,但仍在往下沉;岸上的人都很着急,但他们不会游泳。我会!”乐乐下水后加入救援,“但落水者已完全沉入水中,岸上有人对我大喊‘在那里在那里’,还给我指……”乐乐根据岸边市民的提示在水中搜寻,“找了大概5分钟,没找到。”上岸后,乐乐失声痛哭,“我很悲伤,因为我想救他,但是没有做到。”乐乐上岸后因为很冷,先回家换了衣服,17时30分许,她再次返回现场,“我想知道,他后来有没有被救上来。可惜附近餐厅的保安告诉我,人没救上来。”
因爱笑,中文名带“乐”
乐乐因救人失败而落泪的细节,感动了不少现场市民和读者。记者从她的班主任兼汉语老师李韵口中了解到,乐乐其实是一个“很爱笑”的女生,“她的中文名字正是由此而来。”李韵从乐乐的作文中得知,她的中文名字是在德国读大学时的中文老师起的,“我每天在学校看到她,她也是笑嘻嘻的。”李韵说,乐乐今年9月初开学时才来成都,“她学习积极、努力,态度严谨。班上一共25位同学,她跟大家相处得都很融洽。”此前,李韵并不知道乐乐下水救人的事,听说后感到很吃惊,但并不意外,“见义勇为对中国人对外国人来说,都是很自然的事。”
记者手记
为善良鼓掌
前天,我们没有见到接力救援的两位当事人;昨天,我们试图寻找他们,除了想感谢他们的义举,更因为敬重这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的善良。
乐乐没有告诉我她的德国名字,甚至中文名字也希望不要用全名,因为她认为看到有人处于危难之中,出手相救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都会这样做,德国人会这样做,中国人也会这样做,“并不特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你在这张报纸上看到的不是乐乐的照片,而是一个剪影。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剪影投射到更多人的身上,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我们在这座城市愉快地生活,只要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只要我们愿意向这座城市释放自己的善意。
老师眼中
在蓉留学生结缘成都 乐做志愿者
记者从四川大学国际交流处留学生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川大的在校留学生共1千余人,“绝大多数留学生来华之前就对中国抱有好感,学校和成都整个城市也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和便利。”
据李韵介绍,留学生群体与成都这座城市的融合度相当高。“他们在成都过得很安逸,成都大爷大妈都喜欢他们,要是听到他们中文说得好,可能卖水果的老板都会给他们多称二两。”李韵说到这儿忍不住笑了。“他们也很愿意在中国行善,而且会很开心,因为感觉被需要。”李韵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她的很多学生都做过志愿者,“还有学生曾为四川偏远山区的希望小学设计校舍,还去监工,跟当地不识字的老太太聊天。”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