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英美高校开学了,中国留学生的第一关就是适应新环境,即使他们的托福、雅思都获得高分,可刚下飞机的他们还是会遇到各类难关。
找不到接机人的、迷路的、去银行无法开卡的、在学校完成不了注册……
刚入学的孩子们如何才能度过“断奶期”,适应留学生活呢?请留学专家支支招。
学习篇:教授讲“家乡”英文听不懂可提前上预科班适应
“老师说得快,而且语调很奇怪,一点都不像英文,上课几乎都靠猜。”在美国加州大学的留学生小周表示,他的金融课的教授是一名希腊人,每天上课就跟听“天书”一样,只能分辨出几句话,小周只能每次课前将所有的内容都预习一遍,将不懂的问题划出来,再结合教授的ppt内容,才能基本了解授课内容,感觉上课特别累。
沈阳前途出国留学澳新部和英国部总监曾服表示,新留学生刚入学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最关键的就是交流,很多学生在国内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看得懂说不出来,再加上英语也会有各种口音,所以刚到新环境的孩子总会不适应。
曾服建议,新留学生出国前先加入到学校的校友会或者同学群,跟学姐或学长取取经,再开始下一步行动。如果认为语言不适应的话,还可以申请本校的暑假预科班,提前感受国外校园氛围,尽早融入学习之中。
生活篇:学会自立和自理才能融入国外生活
今年,彭女士将孩子送到英国的寄宿家庭学习alevel课程,还没到一个月就接到儿子带着哭声的电话,称寄宿家庭总会让他做家务,在家学习不允许关门,甚至用手机聊天都受限制,听见儿子的哭诉彭女士立即提出要换寄宿家庭,认为儿子在英国受到了“虐待”,可与当地的教师沟通后才发觉,原来寄宿家庭的所有孩子必须得做到这些,外国孩子每天都得承担部分家务,一些孩子甚至还要在社区完成定额的义务工作。
经贸留学副总经理钱忠诚表示,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会比国外孩子稍差,尤其是选择寄宿制的低年级学生。中国学生在家里往往除了学习之外,父母会安排所有的事务,很多中国小留学生在国外打饭、整理书包都做不好。有小留学生跟父母抱怨,中国父母往往就会认为孩子在国外“吃苦”了,可跟寄宿制家庭沟通后发现,原来寄宿制家庭的孩子也必须要干家务活,食物都是一样的,而且不允许浪费粮食和玩游戏时间过长等,这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
钱忠诚建议,小留学生到国外首先就要学会自立和自理,在尊重他人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尤其是早睡早起、独立完成作业、主动承担家务等。
安全篇:出行或出门前给家人或朋友发条信息
开学伊始,新生问题反馈最多的就是去银行开户和到医院看病,前者如果没有做准备的话可能要填写和递交各种文件,其中会涉及很多专业名词,而在国外去医院看病可能会更让新生摸不到头脑,很多医学专用名词都会让新生“病上加病”的。
大部分留学生出国前都跟父母一起生活,而中国父母也习惯于随时随地地掌握孩子的作息等情况,很多中国家长发现,经常一两周都联系不上孩子,只能托朋友找关系去确认孩子是否安全。
学美留学经理赵洋洋介绍,留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与出国前准备不充分密切相关,比如,提前登录学校网站查看选课等信息、在学校预定宿舍、如何办理银行卡注册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不要夜晚出门,即使一群人出来也尽可能选择大马路回家,随身少带现金。
赵洋洋建议,留学生出行或出门前要给家人或朋友发一条信息,或者更新交友圈里内容,避免出现重要事情时找不到人的情况,给自己和家人一份“安心险”。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