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个国家,我理所当然地关注这个国家的物价。 分析一个国家的物价,有两种视角:一是把其实不同职业的收入千差万别,从以下的“排行榜”可以更加准确知道英国如阶层不同的收入(当然也只是“一般来说”):
平均年收入8.02万英镑:金融经理、公司经理;
平均年收入8.17万英镑:医生;
平均年收入6.0万英镑:保险精算师;
平均年收入4.13万英镑:律师;
平均年收入4.07万英镑:受过高等教育的全职雇员;
平均年收入3.42万英镑:车司机;
平均年收入3.29万英镑:初中教师;
平均年收入3.02万英镑:小学教师;
平均年收入3.26万英镑:记者;
平均年收入1.2万英镑:理发师
平均年收入1.15万英镑:餐厅服务员;
平均年收入1.13万英镑:酒吧员工;
平均年收入1.1万英镑:收银员;
平均年收入1.04万英镑:公园服务员。
依照英国人的收入跟物价相比,这种“相对比较”的结果,就没有跟中国物价进行比价那样一种昂贵的感觉。 值得提到的是,英国实行的是周薪制,即每星期发一次工资。英国人往往钱一到手就花,不像中国人那样喜欢存钱。 还应当提到的是,英国是最早实行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英国国民的福利待遇相当好。正因为这样,在英国我只看见街头的卖艺者,没有看见伸手讨钱的乞丐。 不过,英国这几年通货膨胀相当严重。英国2011年1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4%,比政府维持通货膨胀率在2%的目标高出一倍。英国人工资的增长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率,所以英国民众抱怨说,他们的生活的幸福感每年都在“缩水”!
这个国家的物价跟中国相比,这叫比价;二是把这个国家的物价跟他们的收入相比,再把中国的物价跟中国人的收入相比,最后把两者相比,这叫相对比较。 最通常也最能直接感受的,往往是第一种视角。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从英国回去之后,对我说:“英国的物价比美国还贵!”据我所知,其中的原因除了英国物价本身这几年连连上涨之外,还在于美元对英镑贬值。
这一回我去英国,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英国的物价,我的感受是英国的物价明显地比中国贵——这几年,人民币连连升值,人民币对英镑的汇率从前几年的1英镑兑换15元人民币,到现在的1英镑兑换10元人民币。然而即便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我仍感受到英国物价的高昂。 好在现在的1英镑兑换10元人民币,换算起来非常方便,所以我在列举英国物价时,即便不换算成人民币,读者在英镑之后加一个“0”,也就等于相应的人民币数值。 在英国,我经常用照相机“记录”物价——我在商店,尤其是在超级市场,拍摄货物价格标牌,得到第一手的英国物价。
我尽量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商品。比如,普通瓶装(500毫升)的可口可乐,英国是1.6英镑一瓶,相当于16元人民币一瓶,中国是2.2元人民币一瓶。普通瓶装(550毫升)的纯净水,英国是45便士一瓶,相当于4元5角人民币一瓶,中国是1.25元人民币一瓶。不过在中国卖得很贵的法国伊云矿泉水,在英国只85便士一瓶,相当于8元5角人民币一瓶,这可能是由于英国和法国很近,运输成本低。 在伦敦,我看到超级市场里,土豆,2公斤,1英镑。新鲜猪肉为每公斤5-8英镑。普通大米,4公斤,3英镑。虾仁为每公斤8.49英镑。三文鱼为每公斤24.99英镑。 三明治加一杯饮料,5英镑。麦当劳套餐,通常是6.99英镑或者7.99英镑。 在伦敦唐人街,我见到这样的菜价表:烧鸭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从英国回去之后,对我说:“英国的物价比美国还贵!”据我所知,其中的原因除了英国物价本身这几年连连上涨之外,还在于美元对英镑贬值。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