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眼下的头等大事就是尽快找到“饭碗”,昨天举办的“2014年苏中毕业生人才市场就业(见习)洽谈会暨扬州市夏季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上,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吸引了28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近7000个,不少求职者当场找到了工作。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仍有不少求职者还在观望。

没找到工作的人说“有些它不满意我,有些我不满意它”

求职者小贺说:“有些合适的工作它不满意我,有些工作我不满意它”。这种互不满意的状况,让他还处于观望之中。

求职者小阚表示:“企业提供的薪资,以及工作地点、食宿方面不是太满意。”

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建议,尽管“先就业再择业”是句老话,但是还是要“老调重弹”。与此同时,求职者还可以先见习再就业。据了解,今年我市提供的见习岗位在1200个以上,昨天有100多名求职者现场报名参加就业见习。

【点评】

人社部门表示,还将通过提供求职指导与就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小微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入职培训等举措,确保实现28000多名扬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的目标。

文科生求职难,起步薪酬较低

在拥挤的求职者中,最急的莫过于文科毕业生。求职者小缪坦言,他学的是国际贸易,找工作确实有点难的。相比之下,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似乎更容易找工作。“今天这场看下来除了销售、客服,其他都不是我能做的,但是这些我也不愿意做。”

“专业是研究艺术的,但不知道这个专业在市场上是否有工作对口的。”求职者小庄学的是艺术学,如今希望能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而已。

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文科生来说,并不容易。记者看到,不仅岗位数量冷热不均,文理科生就业的起步薪酬也相差很多。文科毕业生薪酬待遇一般在2000元—2600元,而理工科毕业生薪酬则在2500元—4000元,有的甚至更高。

【点评】

开发区一家企业负责人认为,理工科相对专业性较强,无法取代。文科生能做理科生也能做,但理科生能做文科生不一定做得了。多数招聘企业的人员也表示,文科专业本身就业面较窄,如果不是特别突出,很难找到对口工作。

找到工作的人说“来求职,只为怕父母唠叨”

毕业了,最急的事情莫过于没有工作呆在家里。“先找个事情做做,不然父母天天唠叨让人难受,想想还是找一份工作来打发时间,也可以安父母的心。”求职者小梁在现场转了几家企业的摊位,签了一家机械企业的文员。

小梁告诉记者,这份工作也是过渡,并不是他理想中的职业。小梁学的是动漫设计,毕业之后赫然发现动漫设计在市场上就业空间狭窄。“去广告公司应聘,人家要的平面设计,如今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毕业之后,小吴一心想创业,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不给启动资金,天天在家劝我要稳重踏实。”小吴透露,父母的意见让他很是心烦,只得前来找工作,也好为今后的创业筹集启动资本。

“哪怕工资少,也要体面些”

求职者小孙选择了一家月薪3000元的企业,却放弃了一家月薪4000多元的企业。“月薪3000多元虽然不高,但可以坐在办公室,比较体面,另外还可以天天跟总经理见面;月薪4000元的工作,却要到生产一线去。”小孙透露,如果他的才能被总经理看中,成长的步伐肯定比在其他地方快,所以他选择的不仅仅是薪水,关键是工作岗位体面,以及晋升机遇多。

【点评】

人才市场工作人员透露,工作环境、社会保障以及成长空间成为大学生最关心的前三个话题,他们不再满足于有工作干,也不再紧紧盯住薪水不放。另外,他们还要离家近,责任少,轻松没有压力等。

市区一家网络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进入职场都是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独立和前卫,他们对职业的各规则、公司关系、业绩导向等不太适应,就业价值观存在诸多误区,对自己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比如没有竞争观念,遇到困难就逃避等。“亟需进行全面职场指导,增加对职场了解,摆正职业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

他们可能最郁闷了#p#分页标题#e#“海归”求职三千月薪不嫌少

曾经风光一时的“海归”,如今也遇到了求职难题。大学毕业后,小陈到英国一所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昨天,她也来到了现场求职。转了近十家摊位,小陈均遭到委婉拒绝。

“他们看中的还是本科文凭。”小陈说,她的本科是南京一所二本院校的金融专业,当时就是因为毕业之后求职难,家里花了20多万送她去英国读硕士,结果依然求职难。

“这是我翻译的资料,你们看看如何?”小郁也是一名“海归”,在澳大利亚念的化工专业。经过洽谈,市区一家化工企业和他签约,不过起薪只有3000元。

【点评】

小郁所签企业负责招聘的老胡透露,现在在国外念书的人很多,他们也良莠不齐,本领究竟如何,还是要到生产中去检验,不是凭一纸海外文凭就能在企业谋得一席之地的。记者了解到,“海归”本想出国“镀金”,提升自我实力,回来却发现自身所学成了“普遍技能”,并不受到企业的待见。在去年的就业见习人群中,也频现“海归”的身影。记者 金山

【求职提示】

初入职场警惕三大陷阱

陷阱一:三方协议替代劳动合同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时会与学校、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毕业生到用人单位上班后,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

陷阱二:先交钱培训再签合同

签署劳动合同之前需要参加公司培训,培训费却自掏腰包。培训之后,被企业以培训不合格为由,不再签署合同。

陷阱三:签合同仅约定试用期

企业只约定试用期,而不是正式劳动合同。试用期结束,他们也就下岗了。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