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引进“海归”突破5万人
非深籍“海归”占全市“海归”比重达80%,来深创业群体越来越年轻
高考在即,深圳有的学子选择出国留学,有的学子选择国内读完大学再出国留学。最新的动态是,近几年海外学成之后的留学大军越来越多选择回国创业,在归国潮背后体现的是对创业梦想的追求。据了解,深圳引进留学人员总数已经突破5万人,在全国位居前列,其中非深籍“海归”占全市“海归”比重高达80%。
据悉,深圳对海外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归”创新团队的需求强劲,出台了多项优惠资助政策,成为众多“海归”实现创业梦的“梦工场”。
两成“海归”来自世界前100名院校
从2001年起,我市每年引进留学人员逾千人,目前引进留学人员总数已经突破5万人。记者从市外国专家局获悉,这5万“海归”大军学历素质普遍比较高,绝大多数毕业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院校的留学人员大概占总人数的将近21%,不少留学人员是拥有多个学位、涉足多种专业、精通多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欧美发达的留学人员数量近年来大幅增加。非深圳籍贯“海归”占全市“海归”比重高达80%,这一特点与北京、上海明显不同。调查显示,“海归”来深动机主要是看重深圳工作和生活环境,青睐深圳发展机会多、市场机制完善和具有良好的移民城市文化氛围。
市外国专家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我市引进“海归”数量放量增长的原因: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创业机会增长,形成了吸引人才回归的“拉力”;二是我市区域优势和经济特色明显,日渐完善的投资发展生活环境对留学人员产生了“磁吸”效应;三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海外人才战略,极大地引发“海归”来深热潮;四是先期来深发展的留学人员不断取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榜样效应;五是深圳子弟学成“归巢”日趋增多。
“海归”来深创业群体越来越年轻
“现在有个新趋势,海归创业的群体越来越年轻,比如目前在深圳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的‘海归’中,最年轻的1989年出生,今年25岁。”中国深圳留学人员创业园总经理张滨龙告诉记者,“普遍来说,海归创业的年龄一般在30岁至40岁居多;从海归创业的领域看,比较多集中在信息产业、环保、新材料等。其中在深圳留学人员创业园中,七成至八成的海归创业领域集中在信息产业;从区域看,来深创业的海归来自美国的居多,其次是来自欧洲和亚太地区的。”
“海归博士”深圳资助扶持力度全国最大
深圳有哪些吸引“海归”的政策?据了解,包括“海归博士”在内的来深博士后从进站开始,最多能得到我市持续10年的资助,这在全国力度是最大的。其中,博士后进站2年,能够得到16万元的个人补贴;出站留深工作3年,政府还提供其个人10万元科研资助;工作满3年后,可以申请认定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后备级人才,在5年的任期内,可以享受到80万元的住房补贴。
此外还可享有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究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
深圳成为“海归”实现创业梦的“梦工场”
深圳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城市特质,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优惠的机制和政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海归“回祖国创业,来深圳圆梦”。我市近年更是出现海外留学人员从“孤雁南飞”到“群雁结伴而来”新景象,一批处于创新塔尖的团队缘聚深圳,包括刘若鹏带领的光启超材料团队,杨焕明带领的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团队,他们从事的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等行业,是我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伴随高端人才落地,一系列世界级创新成果从深圳飞向全球。如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上榜;华大基因2010 年在《科学》杂志发表封面文章,报道人体肠道元基因组构建成果,被评为“本世纪前十年十项科学卓见”之一;创世纪公司和冯树英团队F型杂交小麦技术破世界难题,每亩可增产15%,成为近期我国农业领域最大的科技创新之一。#p#分页标题#e#
研制“隐形衣”而闻名世界的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刘若鹏,2009年带领由5名“海归”组成的超材料技术创新团队“落户”深圳,成立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如今的光启像一个“小联合国”,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牛津、剑桥、耶鲁、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在这里积聚,科研团队已经超过300人,并有了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刘若鹏说:“深圳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已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首选城市。”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