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相关业内留学专家告诉记者,即使有的考生已经报名参加高考,但仍可能最终放弃高考,或者参加完高考后再选择出国留学。事实上,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公办示范高中,放弃国内高考转而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在增加。

摘要:在一个教育多元化的时期,国内高校开始直面境外高校的竞争。

北京考生八连降海外留学成主因

昨日起至本月17日,北京市7万余高考考生进行本科批次志愿填报。目前北京地区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为70517人,比去年少了2219人,降幅为3.05%,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8年下降。记者走访北京市各大留学服务机构发现,前来咨询或办理本科留学业务的学生又迎来新一轮高峰,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高三应届生。

据了解,2013年北京十一学校的近600名应届毕业生中,有约240人选择不参加国内高考,其中有180人是从高一开始就决意出国留学的;在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320名考生中,目前已有20余人明确选择弃考留学,有的甚至即将收到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留学专家分析称,一模考试结束是促使本科留学咨询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过了一模,考生的水平基本上已经定型了,考生基本上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也更清楚自己是该高考还是该留学了。”留学专家说。

2010年,北京地区参加中考的人数为10.2万人,如果不考虑转入、转出等动态因素,到2013年,参加高考报名人数理应不会相差太多,那么,这3万弃考学生都流向了哪里?一位业内留学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部分考生中绝大部分都选择出国留学,有的分流到各个国际高中(或国际部),有的直接去读国外高中、有的则从高一开始就着手准备SAT考试……

中等水平学生弃考现象明显

记者从一些留学服务机构处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相较于前几年的精英留学,现在的本科留学也开始向平民化过渡。这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留学不再是富人阶层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留学队伍;第二,相较于以前要么尖子生留学,要么差生留学这种巨大反差,现在本科留学群体渐以中档水平学生为主。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之所以留学,是因为在国内很难读到好大学;尖子生留学,是想冲击世界顶尖名校。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他们可以选择的国内高校很多,但大多是普通高校。”嘉华世达澳大利亚项目总监田铁丽以北京地区考生为例,考生如果在500分以下,则很难被北京地区好的学校录取,而在国外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去年北京地区理科一本线是477分,考生如果刚踩线,一般只能选择非‘211’大学或外省市大学,但是在国外却完全可以申请类似于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这样的名校,而这些高校的世界排名甚至高过北大、清华”。

相关业内留学专家告诉记者,即使有的考生已经报名参加高考,但仍可能最终放弃高考,或者参加完高考后再选择出国留学。“已经放弃高考的学生,目标往往很明确;而一些犹豫、徘徊的考生,则是想视后阶段复习情况或高考成绩,决定是否出国留学。”留学专家说。

弃考大军海外留学成主因低龄留学催热国际班

回顾往年弃考的不止是首都

7日一早,当诸多学子奔赴考点准备开始参加高考时,国际班的学生刘科言却徜徉在梦中。11点多,当语文考试结束时,这名高三学生才起床,下午去烧烤店踩点,因为8日高考结束,他要和高一、高二同班的60多名考生聚会。“呵呵,聚会是挺幸福的,其实,考托福时,我们的压力并不亚于高考。”刘科言通过电话对CBN记者说。作为重庆巴蜀中学国际班的学生,刘科言此次放弃高考,是因为他已选择了去美国印第安纳伯明顿分校读书,“我申请了8所,答复有5所,这所学校也正是我想去的。”与刘科言一样,国际班的29名高三生全部放弃高考,他们都取得了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家住郑州的郑女士说:“我儿子在郑州一所高中就读高三,但是因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即便是参加高考,最多能读个三本。但是依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来看,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人数已经很多,另外还有大批的研究生,所以以后社会竞争力肯定会更大。如果读个大专和三本的话,肯定不占优势,所以我们打算让孩子去留学镀金。”因为所申请的学校不参考高考成绩,所以郑女士的儿子也不愿意参加高考,作为家长她没有作硬性要求。  #p#分页标题#e#

据不完全统计,加上重庆市外语学校等名校,重庆高三学生选择留学的人数达到了300名。“如果加上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弃高留学生,这个数字并不小,而且每年递增。”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原校长感慨道。

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在逐年递减。

2009年,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该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这也是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连续增加以来的首次减少。姜钢认为,适龄人口总量的减少是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直接原因。

此外,姜钢还表示,2009年我国有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在今年1020万高考报名考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750万。这就意味着尚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

对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一位工作人员曾透露,这并不奇怪,基本属于正常状态。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连续5年,每年都有10%左右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报名参加高考。

事实上,这些年,来自我国香港地区以及欧美的大学已经开始与境内的大学短兵相接抢夺生源。而随着台海两岸关系的不断缓和,台湾地区大学开放大陆学生前往就学也已是指日可待,今后放弃高考选择留学的学生可能会更多。

“洋高考”抢生源频放利好消息

自2008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50万人的历史顶峰之后便逐年回落,相关专家表示,这种下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生源的减少,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就是高校间的“生源大战”,不仅“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高校纷纷放下身段,一些国外高校也积极加入。为了尽可能地显现竞争优势,国外高校开始频繁地释放各种利好消息。

与以往相比,现在许多境外高校录取中国学生时,已开始承认中国高考成绩。据金吉列留学副总裁王丹介绍,从2012年起,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西兰的梅西大学等,纷纷宣布接受中国的高考成绩,“美国的伊诺伊理工大学接受中国学生以高考成绩+面试的方式申请,可免托福和SAT;加拿大明确规定,申请加拿大公立大学者需提供高考成绩;新加坡的大多数高校也会把高考成绩作为重要申请参照标准,而且分数越高申请的学校越好;此外,西班牙、瑞士、芬兰等国的院校也会参考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对于中国考生来说,不仅有了留学、高考的双保险,而且可适当减轻参加托福、GRE、SAT等“洋高考”所带来的学业负担。

对于考生的另一大吸引力是,国外高校往往会推出一些留学与移民相绑定的政策,即所谓的“一站式留学”。例如,在澳大利亚,留学生只要能拿到学士或以上学位,便可获得2-4年的工作签证,然后,留学生可以通过工作签证转临时绿卡、临时绿卡转永久绿卡的方式,实现移民。而在移民大国加拿大,虽然近几年的移民政策有所缩紧,但留学移民配额却不减反增,留学生只要在加拿大留学两年以上便可得到工作签证,一年后便可申请加拿大移民,最快三个月便可移民成功,而且总的移民成功率在96%以上。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公办示范高中,放弃国内高考转而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在增加。以北京四中为例,每年都会有几十名学生在高考前被国外的知名高校录取,他们中不乏具备冲击高考状元实力的学生。

美国优秀的大学也将“绣球”抛向了这些优秀的高中生。今年,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女生闵婕就先后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14所美国名牌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她最终选择了去耶鲁。

“相比较而言,这些孩子成绩是不错,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申请国外大学为例,这些学生没通过中介公司去联系,都是自己主动和不同大学联系,自己递交申请、沟通,几乎没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余赢对记者说。

留学热促生国际班国际班成留学预备班

“坦白说,不是没考虑过参加高考,以我的成绩读一个一般的重点大学没问题,但要上国内最好的大学,是很渺茫的。我还不如去美国综合排名100以内的大学,美国排名不错的大学在全世界排名基本也是靠前的。”刘科言告诉CBN记者,他读高一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而高一、高二之间暑期两个月的美国学习生活更让他坚定了这种想法。#p#分页标题#e#

高三时,刘科言以不错的成绩进了学校的国际班,并开始为出国留学作准备。

“我们这个年纪基本是可以对自己未来作出负责任的选择了,父母亲对我出国是比较支持的。”刘科言说。

而进国际班的学生,不出意外的话基本都会选择出国留学。2008年,该班30名高中生同样选择了留学。

“美国大学相对比较灵活,即便在大学期间还可以选择。我们有名学生先是上了一所美国排名还可以的大学,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考进了麻省理工学院。”巴蜀中学国际部主任余赢告诉记者。

“国际班”走俏5年人数涨六倍

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热的兴起,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高中国际班成为家长和学生们热捧的对象,不仅班级越办越多,而且招生人数、录取比率也不断攀升。据媒体报道,有学校的国际班的报名人数5年涨了6倍。

与前些年出国读研的学生不同,高中国际班的学生往往在初中阶段就定下了去国外上大学的目标。事实上,这种现象近十年来不断升温,是“留学热”带来的结果。

笔者认为,国际班热的一大关键因素,是一些家长和学生本人在多重压力下,对在国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信心不足,转而把视线投向国外。

不可否认,当下学生以及家长面临不少压力:择校、补习、考试等等。正因如此,多年积聚的“留学潮”因压力未减仍将有一段提升空间。但是,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下的出国留学热主要是父母们在推动,留学人员成分已发生变化,生源素质差异很大。

国内教育给一些家长和学生造成的压力是国际班的“热源”,调查显示,这股热源主要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知识阶层传播。普通工人和农民家庭当下尚不具备充足的经济条件支持孩子出国留学,而真正对中国教育有专业认知的人会比较理性看待出国学习的利弊。而作为普通的知识阶层,他们自己曾经历过残酷的高考竞争,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受二茬罪”,加之身边的教育改革状况与他们的期待相比显得缓慢,多种因素作用下,国际班学生就出现迅速增长势头。

深入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三次留学热潮,可以发现,相比于前两次的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大,如今正在经历的第三次热潮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内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教质量决定学生去留

“高中生留学热给我们的教育改革提着醒。”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研的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总裁俞仲文告诉CBN记者,学生交费上学,已经成为购买教育服务的市场主体,但高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并没有改变,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度并不大。

在一份《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有关于“大学生教育质量调查”的部分。报告提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初公布的24所不同类型在京高校、约1.6万名学生的抽样调查,高校质量的结果难令人满意。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在“专业相关实践技能”、“书写具有一定理论性的文章”以及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评价较低。

在一些长期呼吁教育改革的人士看来,中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大学甚至抛弃了教育自身应遵守的人文价值理念,单纯唯市场马首是瞻,结果学问没做好,形势亦没跟上。

“高学费、近些年学术与教育腐败曝光的事件逐渐增多,再加上类似于罗彩霞事件的出现,实际上让国内高校的公信力受到很大影响,虽然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一位高校改革的研究者告诉CBN记者。

家长们的算盘打得很精。

在很多家长看来,在就业形势不佳的情况下,留学经历以及所接触的圈子,都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求职时自然会受到跨国企业的青睐。

“孩子的学习环境很重要的。在国内,上完大学,就业也很难,托关系给孩子找工作,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位高中学生家长对CBN记者说。

不断增加的家庭收入以及人民币升值,也让许多家庭具备了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经济实力。例如留学新加坡,学费加生活费每年只需8万~12万元人民币左右,还可能获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诱惑自然不小。

高考还是留学?高考仍需正视

高考对即将留学的学生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专家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部分国家的一些知名院校需要参照中国高考成绩,导致一些学生在对待高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高考是检验一个人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通过也是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所以作为家长不应该放纵甚至鼓励学生放弃高考,” “另外,高考作为学生人生的重要的转折点,前期都要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这些可能对于孩子来讲,都是一些非常好的人生经验。然而,国外的教学方法与国内相比较有很大不同之处。每一位老师在讲完课堂知识后,学生们都需要在课下花费很多精力去自学,否则的话学生是很难完成学业的。”#p#分页标题#e#

“对于学生来讲,国外越是好的学校,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大,尤其是国外一些知名的院校。因为他们都有一定的淘汰率,比较好的学校他们的平均淘汰率在20%到30%,但是有一些特别的专业,比较难的专业的淘汰率会更高。所以通过高考,这些学生才会更好的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竞争,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学业。”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