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相当多的中国家长纠结于国内的学业负担、升学压力,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出国当“小留学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把孩子送到中国来接受中式教育。这已经成为时下中国一个非常有意思而又耐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华裔后代,根在中国,不能忘本。”70多岁的马雪亚说。而王先生和刘女士则希望严格的中式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氛围,能避免自由散漫放任的西式教育可能带来的放纵。
美好的校园回忆、更为公平的中国教育制度、中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Kay妈妈列出了她的三个理由。
她说,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而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很低,这种大环境对人的心智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中国对于世界认识的智慧是绝对值得深入了解的。不在中国长大,会错过这笔宝藏。
“小学、中学在国内好,知识全面,基础扎实,将来深造基础好。”网友“其土”说。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在教育方面对美国趋之若鹜,如今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向往中国教育。”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北京分社执行总编辑凯雷指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认可,是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带来的全面影响。
近十年来,求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势头有增无减;但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
仅北京大学,2013年就接收了来自115个国家的3852名长期(学习时间在一学期以上)外国留学生,及各类短期外国留学生4800人次。从“中国功夫”到“孔子学院”,海外对中国的兴趣点不断拓宽深入,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提升。
不久前到访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演讲中鼓励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并对奥巴马2009年提出的留学促进计划表示支持。
去年初,美国成立了“十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希望改善和增加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和留学中国的机会。“去中国留学能够改变一生。这会打开通向未来的视野和大门。”基金会总裁卡萝拉·麦吉弗特说。
伴随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已组合为相互依存的地球村。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折射面,展现着这种变化。凯雷说,中美教育界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互补劣长,就是最好的文化、文明交流例证。事实上,文明间的交融对话、借鉴吸收,是推动彼此进步的最好方式。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