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长面对面:留学的合适年龄取决于孩子的心智模型
很多家长一开始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校长—什么时候是留学的适合年龄。而对很多想上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家庭,今后打算出国的比例非常高。许多家长都认为住校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学好英语又是出国的敲门砖。
滕校长说:“留学的合适年龄,取决于孩子的心智模型。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不仅培养学业上的尖子生,更是培养生活中的优等生。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同时又养成了爱琢磨的习惯,那你尽管放心,他长大干什么都不会差。这些习惯从小不培养,长大之后再补课,也不是不可以,但效果就比较差了。”
讲座现场,滕梅芳校长给家长们支了三招。
要让孩子在家和学校都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频
现在,有些家长对寄宿制学校有个误区:我把孩子吃喝拉撒睡学都交给学校了,我很信任你们,所以你们得帮我把孩子教好。于是,双休日孩子接回去了,家长依旧像孩子不在家时一样,玩玩电脑,刷刷手机,看看电视,虽然和孩子在一个空间,但完全没有交集。
在我看来,教育的信任是双方的,家庭和学校要保持一致,这点对住校生更加重要。首先,要让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都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频。所以我们学校对家长有一条要求:双休日父母必须有一方能留在杭州全程陪伴孩子,别把孩子再托管给培训班,给长辈。
请家长试一试:对孩子的需求“延迟满足”
在生活上,我们请家长试着对孩子的需求“延迟满足”。
去年面试,我们发给每个孩子一根棒棒糖,请他们等考察结束后再吃,故意延迟孩子的满足感,结果只有40%的孩子做到了,20%的孩子打开糖纸舔了一下,20~30%的孩子只剩下一根棍子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生活太丰富了,缺乏一种耐性,如果家长从小就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想吃什么马上就送到嘴里,想玩什么马上就递到手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有大的发展。因为他的思维模式与生活的实际情况是脱离的。他习惯了立刻满足,而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这样的好事。
这种“延迟满足”的锻炼,对住校生来说格外重要,当你生活在集体中,很多时候个人的诉求可能一下子得不到满足,这时如何调整心态,是孩子们学习独立生活很重要的一步。当然学校也会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运动习惯,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和耐心。
孩子们不缺培训班缺的是生活体验
互联网全面占据我们的生活,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了慢性注意力涣散症。而主动注意力是你要主动地接近一个东西,去凝视它,用你的目光、你的感受去激活它,让它活起来跟你一起玩,哪怕是一个静态的东西。所以,教师和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会主动注意一些东西,特别是静下心来读书,然后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玩,丰富精神世界。我对我们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成为一个生活上的优等生,不仅会学习更要懂得生活。所以我们小学阶段的免试生之旅,会组织孩子去菜场买菜,二年级的Happy之旅会让孩子去做职业体验……我们的孩子现在不缺培训班,不缺一对一家教,缺的就是这些生活体验。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