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热,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拥抱世界知识的海洋,但你只看到了一面,却不知正有更多的留学生们,纷纷在学成后归国。
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NO.2》指出,中国目前正在迎来“史上最大的海归潮”。有85%以上的留学生在半年内找到工作,六成以上的海归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另一方面,在国内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海归的就业难问题正在趋于严重,而“海鸥”(进行跨国环流的留学生群体)形态的存在,将成为未来我国吸引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重要方式。
不论你是“海归”,还是“海欧”, 3月23日下午2点至5点30分,将在长沙皇冠假日大酒店6楼北京厅举办的潇湘晨报第六届湖南春季留学移民展暨海归招聘会,与你不见不散。
5年内将迎来回国人数比的“拐点”
据中国青年海归协会长沙分会会长傅楚凌介绍,《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NO.2》堪称是近期国内出版的最为专业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途径的调查,在分析研究了大量数据之后,得出了一系列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结论,其中一个结论即是,中国目前正在迎来“史上最大的海归潮”。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数量首次突破2万人,而到了2008年后的两年,受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影响,回国留学人员数量大增,年增长率均超过50%。其中,2009年回国人员数量首次突破10万人。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为历史最高值。
近十年来,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93.78万人,其中,近五年回国人数接近80万,接近前30年的3倍。按照近10年留学回国人员的平均增长率估算,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
为什么这些多人选择了出国留学,最后又选择了回来?
调查研究表明,经济原因是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第一大原因。受访的中国海归中,91.8%的人认为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这是他们回国的最重要原因。而印度留学人员持同样看法的比例要低约三成。
超过八成的中国留学人员认为,回来能有更好的专业、职业、创业发展,有更大的人才需求市场。这显示了中国留学人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
有八成左右的海归回国就业,主要选择地区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的海归在上海就业。
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是海归就业最多的行业,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其它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科研、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工程或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政府和公共事业。外资企业是海归回国就业的首选,其次是本土创办的民营企业。
有86%的海归能在6个月份内找到工作,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21%,表明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待)”或“海参(剩)”。
半数以上海归认为留学“划算”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海归群体的就业难观象并不突出,但多数海归回国就业的薪资水平比预期低。有77.5%的海归表示,目前的薪资水平比预想的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
当然,出国留学的效益不能只用金钱成本来衡量。虽然回国就业的海归们近半数认为收回留学的成本的时间需要花上5年或者更长,但在留学的过程中提高了学识水平、语言能力,了解了跨国文化,开阔了国际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这些优势是国内毕业生所无法比拟的。调查结果民显示,回国就业的海归中,有半数以上认为留学是划算的。其中21.1%的海归认为出国留学“很划算”,35.4%的海归认为“划算”。
海归在创造力、跨学科交流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获得的收益更多,70%以上的海归认为自身的学识水平高于国内同行人士。
国际人才的流动趋向“海鸥”模式
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699万人,而相应的就业岗位却减少了15%。在国内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中,海归的就业难问题也将逐渐显现。而“海鸥”(进行跨国环流的留学生群体)形态的存在将成为我国吸引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重要方式。#p#分页标题#e#
“海欧”群体多为在国外获得绿卡或国籍的同层次人才。他们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贸易及各种不同项目,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其经营的业务上跨越东西方,或是一两个国家,他们不一定身在办内,却成为中国国际化的先头部队。他们选择如回国经商、教学、办讲座、向国内转移技术、培养留学生或进行投资等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为国服务。
据拥有8000多名会员的旅美科技协会的理事会主席沈强说,“海鸥”现象在该协会已经非常普遍,国际人才的流动、智力的输出引进早已不是单一的“海归”模式。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