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低龄化留学人群在当前的留学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很低,近几年却出现一个明显的增量。这个增量背后,是不少留学家庭的现实选择。

在当前就业难的背景下,家长关注到,本科、硕士留学生因语言问题,在学业上学得不到位,混了个文凭回国,工作却能力差。学生出国留学后,其学习方式、方法上已经固化,无法得到改变和成长。他们认为,除非从小去国外接受先进的教育。

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在国外的课堂上,很多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老师会教学生在多环境、多视角中去发现不同的答案。

学生的毕业成绩由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以及结业成绩三部分组成。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人做leader、有人做设计、有人执行等,而这些过程当中的表现占到了毕业成绩的30%。另外,家庭作业有没有认真去研究、学习,是否有自己的思想,占到了毕业成绩的30%。而最终的结业成绩只占到毕业成绩的40%。

家长们看中的是这种注重能力考查的学习。到了就业阶段,这就是工作能力。在当前的本科、硕士留学生中,我们发现已经有不少学生意识到了能力的重要性。金吉列作为一家国内专业的留学公司,在给学生做留学规划时,会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做留学规划时,将其选择的专业、院校在毕业后读研、就业、移民的几率,做科学有效的分析判断,从而为学生量体裁衣,寻找合适的专业和院校。比如外语出色的学生,假如口才特别好,我们建议他选择外交、口语翻译等专业,而内向的学生,我们建议他选择师范、程序设计等专业。我们推出留学样板间,展示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留学规划以及就业案例,给更多的学生做参考。

在这个周末即将开展的春季留学展上,我们会按照不同年龄的留学需求,设计不同颜色的标识,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理性选择,而不会陷入混乱当中,我们还将在展会上为学生量体裁衣,做精准的分析,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特点。

而低龄化留学家庭则开始更早地培养孩子的能力。当前的低龄化留学集中在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等地,其中伴读的家庭人群特别多。特别是新加坡,中国的适龄学生只需要通过当地的统一测试即可入学,流程比申请海外本科、硕士要简单。在教育理念上,新加坡学前和小学教育反对应试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培养他们课外学习的兴趣。

再如新西兰,其典型的英国体系教育是最大亮点,在2012年赴新西兰留学的25000多名留学生中,低龄留学生所占的比例达15%。

这些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有更好的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了解国外的价值观、文化,从而来了解自己未来适合做什么。早年推崇低龄化留学的先行者不少,特别是企业主,他们的孩子已面临着回国接班的现实。

但从身边的现实案例来说,他们遇到了另外一些现实问题:加拿大有规定孩子在16岁后即可独立生活,女儿高中就提出与男朋友同居,父母表示无法接受;还有朋友的孩子从小接受了外国的知识体系,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失去了认识,成了一群“不懂中国的中国人”。习惯了国外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与父辈的传统思路越走越远,代沟越来越大,有的孩子甚至无法顺利接班。

因此,个人认为,低龄化留学,看上去很美,但家长在做选择时仍需慎重考虑。

不懂中国的中国人

3月份开始,澳大利亚移民局将降低对学生签证风险等级,昨天,记者向杭州的留学公司核实了这个消息。自去年下半年消息公布后,杭城几家留学公司的澳洲移民顾问也在这段时间接到了学生家长们的咨询。但新通留学顾问章苏华说,移民局官网上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消息,不过,有心急家长早已开始咨询,所以仍会继续密切关注官方消息。

风险等级的降低,意味着中国留学生可申请去澳大利亚读初中,而此前,学生只能申请高中课程。澳洲会不会成为低龄化留学的催化剂?哪些家庭会选择低龄化留学?是什么吸引了他们?低龄化留学似乎成为中国家庭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一条捷径,那么这个背后,会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一些留学顾问和留学界的专业人士。

在宁波一所小学教语文的章老师,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则消息:上中班的女儿放学到家后说,这个学期班里三个同学转学了,一个去了加拿大,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去了澳大利亚。章老师说,还有朋友说她儿子读到初三,班里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出国去了。她和朋友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p#分页标题#e#

周先生的孩子在杭州市中心某名校读四年级,他同样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儿子班里有十多位家长打算把孩子送出国,其中几位听说小学毕业就要出去了,很迫不及待。”

低龄化留学,究竟哪些家庭在热捧?在采访中,一些留学顾问向记者透露了这些家庭的特点。章苏华老师说,从目前手中积压的澳洲的咨询来看,这些家庭十分关注子女的教育,认可国外的教育模式,但碍于目前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的门槛不断提高,暂时未作移民打算,所以考虑尽早将孩子送出去。其次,这批家庭对当地的教育、生活以及环境十分了解,不仅自己做过相关考察,而且多少都有海外关系,在当地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所以不存在其它的顾虑。

因此,低龄化留学家庭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尽早接受国外的教育。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国内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不少家庭关注到,送孩子去国外读本科或硕士,已经太晚,回国后这些人也只能成为“海待”,因为他们在国外依然无法吸收和成长。

这使得很多家庭认为,尽早出国接受教育,成为一条“光明大道”。

但在采访中,金吉列留学的浙江分公司总经理梁继光对低龄化留学有不一样的观点。从身边不少低龄化留学家庭的案例中来看,他表达了一种担忧:文化的断层。这批低龄化留学人群在未来很可能面对另一个问题,如何来适应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失去了传承的基础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不懂中国的中国人”。这将对他的家庭、价值观以及未来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和父辈的沟通会出现问题,孩子在国外习惯了透支、贷款等提前消费方式,而父辈则要求他要懂得积蓄,为将来作打算,导致双方的观念差距很大。这些已经成为早批低龄留学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