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为41.39万,较上一年仅增长了1万余人,增长人数、增长率均创近几年新低,这与外界普遍预测的45万甚至50万差别较大。有专家分析称,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出国留学的爆发期已过,留学潮出现拐点,接下来几年或将保持低幅度增长态势,而与之相对应的留学服务市场、海归就业现状等变化也同样引人关注。
远低预期:人数增长1万余人
在经历过前六年的疯狂增长后,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会达到多少一度引发业界诸多猜测。从舆论公开的数据来看,民间机构普遍认为,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会达到45万、46万,更有乐观者预计会突破50万。近日,官方数据终于出炉,来自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消息显示,去年出国留学人数共计41.39万人,较前一年度增加了1.43万人,增长率为3.58%。
官方数据的出台难免让一些民间预测者有些小小的“失望”,不仅增长人数、增长率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7年(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出国留学井喷期始于2007年)以来的新低。北京商报记者采访部分业内人士后了解到,此前业界对于2013年出国留学数据的乐观预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前几年公开数据的基础上,同样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2012年这五年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3.53万、4.95万、5.54万、5.50万、5.99万,其中2007-2011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
当然,像大部分官方数据出来后都会引发质疑一样,去年出国留学人数是否仅仅增长1万余人,也引发了一些“阴谋论”之类的猜测。“因为统计方法不同,该数字有可能被大大低估了。”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惟一一家官方统计机构,该数字在前几年一直是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
拐点出现:高增长态势结束
“其实早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方数据发布之前,我就已经料到,出国留学人数勉强突破40万,根本不会像外界预测的那样达到45万甚至50万。”中国留学监理网创始人胡本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在他看来,2007-2012年这五年间,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长是爆发式的,也是非理性的,很显然这种状况不会持续下去,“可以预见的是,2014年将是出国留学潮的拐点,高增长态势已经结束,接下来几年里将会保持低幅度、小规模增长,甚至会出现回落可能”。
在胡本未看来,正是由于前几年出国留学人数的大规模增长,使得“出国留学热”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中国成为国外高校招收国际学生最主要的地区,而且各国释放出的利好留学政策反过来也刺激了留学人群的增长,但是实际增长需求与理论增长需求并不匹配。“通俗来讲,中国学生的留学热情被提前透支了。现在舆论在大力宣传"工薪留学",但工薪阶层是否真的适合留学我表示怀疑,打个比方,你要去美国留学读本科,四年下来通常得准备150万元,如果这150万元不是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那么留学的价值是被高估的。”胡本未表示。
曾有过十余年留学服务行业经验的资深业内人士张超也表达出了类似观点。“前几年,出国留学人数的基数比较小,加上增长人数比较多,显得增长幅度看起来比较大。但是留学人数是受宏观经济影响的,虽然不是直接相关但却是弱相关,另外,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出国留学人数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考问就业:人才回流或持续
与出国留学人数低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回国人数正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同样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305.86万,回国总人数为144.48万。从近几年数据来看,留学生正出现加速回流趋势,其中去年留学生回国总数为35.35万,较前一年增长了8万多人,同比增长29.53%;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
有业内专家分析称,留学生的回流除了与日益庞大的留学生群体有关,还与海外就业环境有关,虽然海外高校普遍释放出利好的留学消息,但与之相关的就业政策并未匹配。“在十年前,能够出国留学的大都是精英群体,相对而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也更具有竞争力;但是现在留学已经趋于大众化,也就是说,留学已经走下了精英神坛,而且国外工作机会对于留学生而言竞争难度也越来越大。”#p#分页标题#e#
海归人才的大量回流毫无疑问在考问着我们的就业市场。据某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海归的求职预期正在不断降低,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普遍不高,一般在3000-5000元左右;而月薪上万的这部分海归主要都是在公司担任中级管理职位,这部分人群的比例只有6%。
不过,在桑澎看来,仅从海归薪酬的走低就断言海归贬值为时尚早。“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而不是海归的问题,至少短期内海归还是会有比较明显的求职竞争力。”
竞争加剧:留学市场迎洗牌
一方面,出国留学人数已经告别了规模性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庞大的海归队伍正在感叹找工作难,与之相对应的留学服务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留学市场来说,2013-2014年同样是个拐点,可以说是洗牌加速的一年,也可以说是优胜劣汰的一年。”张超表示。
“对于第一梯队的留学机构来说,因为已经具备的规模效应,短期内并不会有太大危机;对于微型留学机构来说,因为靠的是特色化竞争,危机还来不及波及它们;对于绝大多数中型留学机构来说,已经感受到了行业变化所带来的寒冬。”张超认为,留学信息的透明化、DIY的流行、合作办学的兴起都在分流着传统模式下的留学市场。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原某部委旗下的一家知名留学机构,去年一年内市场规模甚至下滑了一半。
“与其纠结着去哪里留学、留学后怎么就业,还不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想清楚自己该不该留学。”有业内人士表示。某留学专家甚至总结出了一篇“不应该留学”指南,其中包括倾家荡产去留学、看别人留学我也留学、认为留学能改变命运并带来高年薪等。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