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庆祝广东省妇联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上,海归博士、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研究员岳巧云被授予第八届“南粤巾帼十杰”、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成为中央驻粤单位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选。
岳巧云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曾两次获英国皇家学会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系做高级访问学者,并担任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生物系博士后、高级副研究员。在英国工作期间,她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培育出跳动的心脏,为心脏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础,部分结果发表在《发育》、《细胞附着与运动》等国际著名杂志上。
正当她的科研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时,2007年底,她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加入了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在后来的时间里,当别人无数次问起她当初的决定时,她总是重复着那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只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我才重新拥有了那种归属感和家的感觉。梁园虽好,终非故乡。”英国导师为了挽留她,将工作合同一直延续到2012年底,甚至在她回国后,两度赶到中山看望她并再次发出工作邀请,都被岳巧云婉言谢绝。
岳巧云回国后的第一个国庆长假,正赶上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国内许多产品因被怀疑含“三聚氰胺”而出口受阻,损失严重。紧张时刻,岳巧云主动请缨,投入相对陌生的领域,加班加点分析研究,最终和同事一起在短短几天内,掌握了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为保障中国产品顺利出口立下汗马功劳。
2009年春夏时分,H1N1甲型流感肆虐,为严防疫情传入,岳巧云参加“突击队”赴中山港口岸一线协助工作。她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向外籍旅客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法规政策,减少了旅客的误解。由于“突击队”要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0点多,回到家一般都要到11点以后,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她一边查阅文献,购买试剂,钻研H1N1快速检测方法,一边进行卫检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和设施采买。在参加“突击队”工作的2个多月里,岳巧云没有休息过一天。
生物专业出身的岳巧云被安排到有机化学领域从事检测工作,“天天机械式地称量、溶解、过滤、上机,我心里还是有些委屈、不满和抱怨。”直爽的岳巧云,一点也不回避这一段心路历程。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对口岸一线的接触也渐渐改变了她的认识,这期间她参与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
同事在口岸截获的生物,常常要送来让她“验明正身”。岳巧云了解到,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在中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300亿元,对物种的准确鉴定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国门的最关键的一环,但目前口岸出入境检疫工作中,通常是将卵、幼虫或者蛹培养成成虫后再进行鉴定,整个周期长达数周。2009年5月,岳巧云尝试利用近年来国际上刚兴起的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生物种类鉴定。结果短短5天的时间,就将截获的蛹鉴定为红头丽蝇,并且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序列数据库中发表的红头丽蝇数据相似度为100%,种类判断准确率为100%,检疫周期缩短了15~20天。
2010年底,岳巧云关于“建立外来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的提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直接推动了“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检疫性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的立项,由国家下拨专项经费2614万元予以研究应用。岳巧云承担其中的“医学媒介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示范应用”课题,这也是检验检疫分支单位首次承担重量级国家课题。
现在的岳巧云,每天行色匆匆,实验室做检测,野外采集标本,撰写修改论文,用她的话来说,仿佛又有了当初“专注而单纯”的感觉,只是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心中多了一个梦想。“在祖国才有家的感觉,回来的那一刹那,我就真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本能的情感,这里才是我实现中国梦、科研梦、检验检疫梦的地方……”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