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中新网1月23日报道,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提及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国家的社交生活,无论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老师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难题,即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形成很多封闭的小圈子,从而没有时间和机会与其他同学接触。这种“小圈子”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留学生中,同样也出现在华人群体中,使他们无法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因此,在当地人眼中,海外华人是一个隐蔽的群体。

据《神州学人》报道,自从进入21世纪,中国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大潮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留学生输出国,因此,中国学生在国外与当地学生的隔阂,以及这种隔阂对他们在留学期间的学习、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近来网上流行的一个词汇叫“中国幽灵”,特指那些来自中国或者东亚的留学生,他们虽然和其他学生一起住在学生公寓,但是总呆在自己的房间,从不社交(除了他们自己的聚会),甚至不向舍友们介绍自己。

对“小圈子”现象,中国留学生内部也会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留学生内部的“小圈子”已经在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辩论中成为了国际学生是否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标记,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小圈子”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小圈子”既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内部成员可以帮助彼此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困难和挑战),也有消极影响(例如不利于内部成员提高外语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国学生对“小圈子”依赖程度有多深?

就校园里的社会生活而言,80%的调查对象称他们的朋友多为与其拥有类似背景的大陆学生;只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称自己结交当地的学生;同样只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结交来自不同背景的华人留学生,比如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学生以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人学生;相比之下,有38%的受访者结交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

同主流媒体断言中国留学生不结交本地学生相左,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在努力挣脱由“小圈子”带来的束缚并且获得了一些成功,在校园里与来自不同群体的学生们建立并发展起多个社交圈子。当然,要在多个社交圈子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中国留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校园外的社会生活方面,64%的受访者称他们在当地的社区有朋友,或者与社区里的居民有接触,其中也包括各种华人社区。有36%的调查对象指出其交友对象是来自大陆、与他们有相同背景的中国移民,26%的调查对象交有来自其他种族的朋友(白人或其他种族)。只有18%的调查对象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当地华人交朋友,比如已经在诺丁汉定居的广东人。

以上的发现证实了中国留学生对当地华人社区的影响:对华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例如中国餐馆、外卖店以及旅游服务);为当地华人社区和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例如各种春节庆祝活动)。最后,只有40%的调查对象有工作经历或有当志愿者的经历,而工作机会和与当地人交流被调查对象列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两项需求。

留学生需要走出去 多交外国朋友

有个朋友圈子对留学生来讲很重要,然而,有专家却认为,留学生们应该适当了走出这个圈子,多交一些当地人的朋友,尽快的融入当地社会。有人曾在《中青在线》教育新闻中心呼吁,为最大程度实现留学目的,中国留学生需要把自己“开放”给所在文化以及本地人。

语言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向外来文化封闭自己的原因。很多留学生初到国外时,会担心语言表达不正确而把自己憋在宿舍里,每天沉溺于网络,热衷于与国内的朋友联系以消除孤独,从而浪费了跟外界学习语言以及快速提高外语水平的好机会。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