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在我接触的学生中不乏95后甚至更小的孩子,他们很多人都对我表示‘老师,我出国后还会回来的’,他们非常有思想,很爱国。”白嘉莉语气中透着些许自豪和感动。白嘉莉是美国私立教会高中联盟的老师。白嘉莉所在的机构2010年成立至今已向美国80多所合作中学输送学生,从一开始的每年几十人到现在大约每年近200人,学生年龄多集中在15~18岁,正是我国的初中、高中阶段。“我觉得我国未来3~5年内会有一个低龄化留学的高峰期出现。”白嘉莉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2011~2012学年,我国留学美国的本科生增长率为31%,占我国留美学生的38.4%,留美本科生已经接近赴美学生人数的45.6%。而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字更加精确地指出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在2005~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去美国读中学,到2012~2013学年,美国私立高中共有23795名中国学生,7年时间增加了365倍。

65与23795,这组数字对比让人哗然,不过也或许暗示着00后们才是真正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国际化一代”。

学生家长推波助澜促低龄留学热

张思蜜17岁时出国上高中,她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当时母亲在美国工作,她问我愿不愿意出国上学,我同意了,就顺其自然地过去了。国外上课比国内轻松很多,老师上课的形式也很多,但基本靠自学。”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家长们成为低龄留学的推动人。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个更好的未来,花多少钱送孩子出国我们都愿意。”从事个体经营的市民张先生说。他的女儿目前还在上初二,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为女儿筹划出国读高中的事宜了。

“如果我女儿在国内高考,恐怕连一般的二本都考不上。”家长李女士说,“现在国内就业这么难,在美国读个好大学,将来回国后就业也更加有优势。”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在国内读高中就是为了高考做准备,学到的知识实际用途并不大,相当于浪费了3年的时间;而国外更重视个人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培养,这些都是国内应试教育所缺乏的。并且“洋高考”门槛更低、压力更小,在美国读高中申请到知名大学的机会会更多。

白嘉莉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具有前瞻性了,看到高中毕业出去的人多,干脆初中毕业就送出去了。”看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也国际化了。

总结起来,国内学习压力大、国外教育方式深得人心、国外高中升大学门槛低、“海归”就业形势好,成为家长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即使一掷千金也要送儿女出国。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富有责任感才是国外学校的精髓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只有7%的学生在私立学校就读,但他们占据了牛津、剑桥两所世界知名大学50%的学生名额。    让中国家长眼前一亮的也许是高升学率,其实,如果仅仅认为低龄留学可以避免国内高考和应试教育是最大实惠,中国家长或许还能得到一个更大的红包——国外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仅止于学习成绩优异,对学生的个性形成更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英国寄宿中学万斯沃斯勋爵学院校长,费尔格斯·利文斯通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英国学校,它并不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风格,更多是学生之间友好谦和的讨论和对话。另外,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气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现代社会以一种自主和独立的面貌,或者以一种道德的、高尚的生活方式,延续我们所传承的这些文化和价值。我们也强调培养学生对彼此的责任感,互相照顾,年长的照料年幼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和建立起责任心。”费尔格斯·利文斯通补充道。

“香蕉人”观念难抵低龄留学热潮

随着低龄留学热潮愈演愈烈,不免也会让中国家长和社会人士产生一些担忧:年龄小出国会不会对祖国没有感情?因此也有一些反对低龄化留学的声音出现。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教授范红军表示,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教育方式与西方差异很大,如果孩子过早出国,很有可能不适应国外的环境。他建议,中国学生高中以前应在国内打好基础,本科以后再出国读研究生。#p#分页标题#e#

白嘉莉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以我多年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经验,我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孩子读完初中以后出去读高中,把我国的文化底蕴和精髓继承后,再接受西方的教育,否则就会成为‘香蕉人’,外面是黄皮肤中国人的模样,里面却是西方白人的思想。”白嘉莉接着说,“不过也不必太担心,现在的孩子都很有想法,他们很爱国。”

2012年,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约有11.88万人,18岁和19岁的留学生有1.11万人;不到18岁的5083人,占该年龄段留学生总数的37%左右。

2012至2013学年,加拿大温哥华从幼儿园至中学12年级的1086名国际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有645人,占总数的59.39%。

由此看来,低龄化留学热度似乎在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升温,并且会向更加低龄化趋势发展。与其跟风留学,或者担心孩子变成“香蕉人”,不如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的辨别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与孩子及时沟通,给予更大的关注。

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切勿盲目跟风留学

白嘉莉坦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去国外念高中。“首先,家庭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使现在出国留学没有以前那么贵,也要四五十万元,像现在我们合作的美国教会中学,一年学费也要20多万元,便宜的也需十几万,学生一年的学杂费是2000美金约合人民币12000元,这并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一般做生意的父母会将孩子送出国,另外就是有医生、律师背景的家长,家庭收入稳定;其次,性格比较开朗的孩子适合在国外上高中,这种孩子适应能力强,如果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遇到一些事情得不到充分排解的话,会出现心理问题;再者就是美国教育观念里,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中国学生的成绩可能不是那么出类拔萃,但他们在各方面思路较开阔、较灵活,这样的学生通常是美国学校所青睐的。”

“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信心不是很高,似乎都习惯老师让他们学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在自主学习方面还需要提升。”英国寄宿中学杜伦学校校长爱德华·马丁·乔治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杜伦学校校长提到的学习自主性问题,也是大多数低龄留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

王孟琪现在是UEA东英吉利大学的研究生,17岁出国读高中,她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刚来的时候,好像必须是老师告诉我做什么我才做什么,现在才渐渐好些。”

除此之外,低龄留学生还要面对两国文化的冲突,比如外国人的习惯是喜欢做一些亲昵的举动,而中国人是有安全距离的,有些学生就会很难适应。

在问及喜欢哪种教育方式时,王孟琪表示,还是喜欢中国式教育。“西方更偏向自己学习,但是我不善于给自己制定计划,自控能力也不是很好,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处,但还是适合自己最重要。”王孟琪说。

倾听孩子内心感受,共同商讨出合适的学习方式,不盲目跟风留学,是中国家长接下来该深思的一课了。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