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的考研报名已经启动,而有意向出国的学生也已经开始准备申请了。同时,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选择在年底回国找工作,“我们明年四月份毕业,所以我十月份回国找工作,明年一月份回学校完成剩下的课程,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回来就业了。”一位目前就读于美国华盛顿某大学的泉州市民郭同学告诉记者,她在美国研究生班的同学80%以上和她有着相同的打算。
根据中国社科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未来几年,中国或许会迎来留学回国人数比出国留学人数多的海归高潮。
与此同时,人数巨大的留学潮背后却有着一组并不太光鲜的数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国留学生无法在国外当地立足,由于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马上回国或者短期工作后回国。
求职:海归优势逐渐不明显
“我最近已经开始投简历,首先还是考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意向就业企业目前是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已经收到面试通知了。”郭同学略显激动地说道,不过开心之余她对自己求职的竞争力也不是不无担心的,“尽管我有海外留学经验,但笔试和面试经验却敌不过国内很多‘训练有素’的学生,况且北京名校云集,优秀的学生很多,和我一样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学生也很多。”
“北京、上海、厦门……跑了两个月,工作还是没有定下来。”今年8月份从英国学成归国的许强(化名)谈到自己的就业前景时似乎有点惆怅,在几个城市来回奔波了几趟之后,他的求职历程还是在原点徘徊。“目前的就业情况已经无情地告诉我们,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镀金的过程,而是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许强说,现在的中国就业市场,如果留学生只是比别人多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自身能力不强,海归的优势就会消失。
十月过半,国内各高校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有的也已经开始做求职准备。只是由于海归的特殊身份,一些海外留学生的求职状态更加引人注意。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在求职过程中,海归相对国内学生的优势也在逐渐模糊。
薪酬:与国内毕业生已持平
分析称,大批留学生回国,不仅加剧了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导致留学归国人员的起薪下降。有报告显示,目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薪水与国内211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持平。
数据称,在2009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半年后出国、毕业三年半时回国的人员平均月收入为6195元,毕业后从未出国的“211”院校本科生毕业三年半后的平均月收入也为6183元。从上述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出国留学与未出过国的211大学毕业生的薪水基本一致。而有超七成企业人力资源或者管理人士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
南安的王小姐两年前毕业于省内某三本院校,毕业后她选择去英国继续攻读研究生,去年6月份毕业回国找工作。“我一开始打算在厦门就业,但徘徊了三个月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多数企业所给出的薪酬待遇都是每月5000元左右。”王小姐说道,现在的企业对留学生都“免疫”了,面试过程中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应聘者的能力,“我记得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在面试过程中就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英国有没有工作经验,第二个问题是本科就读于国内哪个学校,当我回答完问题时,面试就结束了。”王小姐最后选择了位于武汉的一家外资企业,月薪6000元,她对此已经颇为满意。
“我们每年都会碰到一些留学生应聘,但他们入职率并不高,原因很多,比如专业不符合招聘要求、没工作经验、理论知识充足但动手能力差等。”厦门软件园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陈先生说,其实面试时也有他们很中意的留学生,但最后在薪资待遇上却谈不拢。
“我们企业里现在也有留学生,有的干得很出色,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刚来企业时都愿意从基层做起,现在不仅有能力有经验,而且他们脑子里有很先进的经验架构,这是国内企业比较需要的。但这样的员工很容易跳槽,因为很多企业都需要。”陈先生说,留学生与国内大学生各有优势,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喜欢国内一些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这里面存在着企业文化、经济水平、发展方向等因素,相对而言,国内大学生确实要更接地气一些。#p#分页标题#e#
算账: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大量海归人员“涌入”国内,势必会对在国内大学读书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记者采访的几名泉州“海归”们却表示,他们的就业压力要远远大于国内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是经济方面的负担。
王小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出国前考雅思、英语突击班,加上花在中介机构、机票等方面的各项费用合计4万元左右,出国之后学费、住宿费等生活费约30万元。由此算来,她去英国读了一年的硕士,基本花费为34万元左右。正因为读书成本问题,本来一腔雄心壮志的王小姐回国不到半个月就被泼了一身冷水。“本来预期月薪是8000元,后来降到6000元,最后还得‘背井离乡’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王小姐感慨道。
“在英国留了学,以为已经镀了一层金,找工作的薪酬起点应该会高一些,没想到薪水却没有未出国的学生多。出国这一年多家里给我的钱,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挣回来。”王小姐有些困惑地说,“这学留得有些不值。”
从收入来看,留学投资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一直都是困扰很多留学生的不争事实,甚至有的家庭卖掉房产来支持子女留学。“去年,我爸妈本来看中了东海一个楼盘想买一套房子,首付大概需要70万元。而考虑到我在美国读书两年预计80万元的费用,他们最后放弃购房计划了。”郭同学感叹道,就算现在能够在北京找到薪酬8000元的工作,扣除每个月生活费用,所剩无几,什么时候能赚回一套房子都是个未知数。
国外:同样面临买房难困扰
据了解,目前也有一些中国留学生最后选择留在国外就业,对于那些已经在国外找到工作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找到工作之后也并非是一劳永逸,拿高工资的同时也面临着高消费的压力。
记者联系到一位就读于纽约某大学的留学生黄雯(化名),她介绍道,“在美国,诸如电子、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的留学生毕业后相对而言更容易就职,研究生的年薪大概在8万美元。”但是以纽约的生活消费水平为例,一套单身公寓的月租大约为1500美元,每个月的生活消费也在1500美元左右,还有每个月可能产生的其他一些费用,一个月能存下的钱也是很有限的。“在纽约,稍微好一点的地段,一套小公寓价格也要200万美元以上,在这里生活同样存在买房难的问题。”黄雯说,这样的经济账也是造成一些同学决定回国就业的原因所在。
除了就业难,不能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是很多留学生决心回国的原因所在。“在美国一年多了我始终不能适应他们的小费文化,每次出去餐馆吃饭都觉得很不安。”郭同学笑说,怕给多了心疼荷包,给少了又觉得很失礼;尤其刷卡付钱时,结账人员紧盯着签单,常常让她慌张之下,小费胡乱付,导致被服务人员误以为给小费不爽快。
而正在新加坡求学的一位同学则无奈地告诉记者,8月份毕业到现在,她也还处在“无业游民”状态,最近打算回国找工作了,她跟记者描述起她不能忍受的“文化差异”时却让人忍俊不禁。据介绍,新加坡人特别依赖于计算器,这种习惯导致了很多人在运算思维上比较死板。“比如买菜时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35.5新币的东西,我付40.5新币方便找整,但对方往往会把那0.5新币退给你,然后再给我4.5新币。”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