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海外归来一族”被国人形象地比喻成“海归”,在当前国内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海归们的发展现状也并不乐观。太原海归俱乐部从303名会员中匿名随机选取了100位来自太原市的海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8月初,这份调查报告刚刚出炉,通过诸多数据分析了目前海归人员归国后的就业选择,对国内就业现状的看法,以及国内就业满意度。

1九成人回国因为国外难就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拿着洋文凭回国就业。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早前发布的《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都选择回国就业。那么,为什么如此之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调查中,超过90%的海归都提及“国外竞争压力大,难以就业”是其回国的主要原因。面对国外就业的压力,“国内商机多”“事业的发展潜力比国外大”,而且,亲戚朋友、父母家人都在国内,这些人脉资源无疑是回国发展的坚强后盾。

2只有2%的人在外企上班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海归们在选择就业中,进入外企的人员非常少。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100人中,仅有两人在外企工作。这也跟山西外资企业相对少有很大关系。

从新西兰留学回来的一位海归想换工作,去了人才市场,计划找个翻译或外贸类的,结果一家都没有。所以,从海归们就业的情况也能反映出,山西省外资企业的缺乏。

被调查的海归大多处于30岁左右,正是职场生力军,虽然超过95%的海归是“有工作可干”。多数集中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另有约两成的海归在自主创业。就工作的稳定性角度而言,有三分之一的海归拥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

3教育行业成为就业第一块跳板

在接受调查的海归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正在从事着教育或者与教育产业相关的工作。这一点也比较容易理解。在调查者中,有近六成的海归留学选择的是英语国家。大家都表示“有英语基础,好过语言关。英语是世界语言,适用范围广”。

而当他们归来后,外语能力无疑成为他们求职的一大利器。当这些英语不错又暂时找不到对口工作的海归需要自给自足时,投身教育文化行业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一位来自英国的海归曾这样说:“回国找工作面临一个专业对口问题,但至少自己的英语基础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实在不行就去给小朋友教英语,再不行就去做留学中介,至少咱有出国留学的第一手资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教育文化相关行业从业的海归占较高比例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也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学习商科、管理类专业的海归较容易找到工作。据调查显示,海归们在国外所学专业中商科类、管理类、人文类专业所占比例超过65%。

4 11%的人找工作时听爸妈的

海归们归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找工作。关于如何选择自己要从事的职业,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一名美国海归说:“我最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是否有晋升空间。因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我对这个职业的关注度。”而这正是年轻海归们的共识。其次,福利和工资待遇也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也许因为他们跑得远,视界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因此在职业选择中,对就业地区的考虑并不多。而且,他们对父母及亲朋好友的意见的考虑是最少的,只有11%的被访者说,他们更相信爸妈。

但是在调查中又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年轻海归们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多数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5被访者中没人月薪过万

也许很多人觉得海归们的工资应该不低吧。当年出国花了好大一笔钱,留洋回来,会不会镀了一层金,身价也涨了?根据调查看,这样的想法距离现实还是颇有距离的。

在100名参加调研的海归中,仅有约占36%的海归取得了硕士及以上学位,约60%的海归取得本科学位。大多数拥有硕士学历的海归月工资都高于本科生。约56%的本科生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仅有约44%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工资。而拥有硕士学位的海归中,也有两成人的工资在3000元以下,其余则都在3000元以上。

工资超5000元的本科生和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是相同的,不过工资超8000元的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比本科生的比例要高。#p#分页标题#e#

不过根据统计显示,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士、博士毕业生,月工资达到万元以上的,在被调查者中还没有。

6 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绝大多数对岗位不满意

在回国找工作时,多数人在3个月内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用了近半年时间。不过有一个现象是,花时间长找到的工作似乎做得相对更长久些。

根据聘用方式可以看出,64名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有46名海归被短期聘用,长期聘用仅18人,然而在28名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20人被长期聘用,8人被短期聘用。6-12个月找到工作的8人则全部被长期聘用。

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聘用方式成正比,花费越长时间找到的工作则越有可能被长期聘用。同样,花费越长时间找到的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在64名三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仅有11人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42人对工作表示一般满意。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28名海归中则有18人对自己的工作较为满意,8人表示一般满意。而8名6-12个月找到工作的海归中,7名都对自己的工作持较满意态度。

7 通过招聘会寻找就业信息的只有6%

根据调查,海归们找工作的信息来源超过80%是靠自己父母和朋友提供的,从媒体、公共招聘会上寻找就业信息的,只有6%。海归获取相关招聘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封闭,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方式依然依靠家庭关系。

一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海归说:“现在找工作不容易,难就难在没有渠道。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给安排的,没办法!”另一位来自美国的海归则是这样评论的:“回来找工作才发现事实远没有想象那样美好。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用人单位对海归有偏见,要么觉得我们是在国内混不下去才出国镀金的,要么在薪资待遇上打折扣。好不容易找见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谈不妥。其实海归要是用好了,潜力还是很大的。”

8认可国内薪资合理的只有5%

100名受访者中,约占98%的海归认为国内国外在就业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大多数海归人员认为国外职员普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比较认可,工作热情度远高于国内同行。他们相对也可以得到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报酬。

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的人对国内薪酬的合理性表示认同,83%的海归更羡慕国外薪资制度的合理性。绝大多数海归都赞同海外职场中的薪资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家普遍认为在国外工作所得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其次,如果你很认真,并且努力工作,相应地,你的升职空间还是很大的。

有超过90%的海归人员认为国外的工作环境要好于国内。相比较国内,国外各项指标都高于国内。海归们觉得,国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更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

9回国供职事业单位九成人不满上下级关系

关于薪资及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有接近一半的海归持肯定态度。理由大多数是从现实出发考虑,毕竟国内现状就是如此,大多数人的工资都不高。竞争压力大,僧多粥少,能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已经是万幸了。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环境中,海归们已经“放下架子”,能够有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薪资水平。

几乎有90%供职于事业单位的海归不满意本单位的上下级关系。一名来自法国的海归描述,“在我们单位领导就是领导。有时候和人家打招呼都不理。我就纳闷了,这也太牛了!”一名来自德国的海归又是这样看的,“我们单位的领导绝对是‘拍脑袋’型的。他一拍脑袋,你就有干的了。错了也得干,不干就挨骂。干好了是他的,出问题是你的”。

其实当海归们说这些话给久居国内职场人士时,多半会让对方觉得小题大做,因此,这种不兼容也造成海归人员对国内就业满意度的下降,同时也会造成同僚对海归人员的误解和认同感的降低。

10普遍认为国内人才选拔机制缺失

大多数在私企和合资企业供职的海归对自己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持认可态度。然而,在国企、事业单位供职的海归几乎都不满意本单位的人才选拔机制。

一位在教育行业工作的海归无奈地说:“我是一名研究教育的专业人才,擅长教育管理和教学法领域的专业研究。可是去了高校,职位却是学生干事!按资论辈呗,虽然我也代课,但我的职业满意度很低。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则是把自己从国外学到的东西应用在课堂教学上。用良心教学,真正造福于自己的学生。”#p#分页标题#e#

一名来自韩国的海归评价道:“机会是有的,就看自己会不会钻营了,反正我自己不是那样的人。”

海归们普遍认为,国内单位人才选拔机制缺失,按资论辈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即使有真才实学的海归也只能“熬年限”,这样不仅抹杀了海归人员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对本单位、乃至全社会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

海外归来 境遇不一

1不到一年,我已在太原站稳脚跟

任韧,男,29岁,加拿大留学回并

自述:

2009年,埃德蒙顿省会阿尔伯塔,农场内,我和家人挥手作别。

25岁的我要去温哥华搭乘飞机,独自前往北京。10个小时后就可到达,但我最终的目的地不是那里,而是我的出生地——山西太原。

这并非我人生的第一次独自旅行,却让我一路唏嘘不已。2002年,在国内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加拿大读书。几年后,我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其时,在大学期间,为了勤工俭学,我不得不休学两年,在一家汽车公司打工。2004年,我们全家移民到加拿大,在阿尔伯塔安了家。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名为Petro Canada(加拿大石油)的汽服店工作。这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加拿大的影响,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我在这里如鱼得水,薪水也水涨船高。2011年,我又自己做物流公司,年薪达到了10万加元(相当于当时的人民币61万元)。但是,我并不满足现状,因为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

还记得2000年时,我们还在国内生活。一天,我跟着爸爸去保养车子。汽车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爸,他们那里有一种好机油,对车子发动机润滑非常好,说得天花乱坠,希望我们能试试。爸爸是爱车之人,虽然那机油很贵,400多元,但他没有拒绝。但是后来,我们却发现,那么贵的机油加进去,反而令发动机的噪音很大。这说明机油的质量和它的价格并不相当。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车,也爱研究车子,我想,将来一定要自己开一家汽车保养店,给所有爱车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体会到实惠和物美价廉。

汽车工业历来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是支柱产业。加拿大汽车制造行业汇集了世界上顶级的六大生产企业,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日产、铃木、丰田等。我在加拿大打工,也都是在汽车公司里。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国内没有的先进技术、工艺,也体会到国内欠缺的服务品质。在加拿大待得越久,我越觉得胸中难平——如果能把这些好的工艺、技术带回国内,让外国人享受的,我们中国人也能享受到,那该多好!

Petro Canada(加拿大石油)有一种机油,理论上能降低3%的油耗。如果真的好,是不是能把它引进到我们国家去?为了考察这种机油,我在Mr.lube工作了一年,从最基础的修理工开始做起,详细研究……

2009年,带着这种机油,带着在加拿大工作的收入,我登上了回国的飞机。我先在北京熟悉国内市场,考察开店成本,2012年8月,终于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太原,开始新的征程。

这里的人,我熟悉,这里的文化,我熟悉,这里的生活,我熟悉。呼吸着太原的空气,我恨不得大声呐喊:我回来了,还带来了更好的机油,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服务!

从那时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的汽服店已经在太原站稳脚跟,知名度也打了出去。虽然很多人的消费习惯、理念还是老旧,习惯于去4S店保养、维修,但我在慢慢服水土、带队伍。等到一切都更加稳定、成熟之后,我会向北京市场进发、融资,再开10家店、20家店,建起来一个更为庞大的网络,让物美价廉的汽车服务深入人心,让同样的价格下,消费者能得到更大的价值和利益。

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虽然我回到故乡不算远游,但毕竟父母年龄大了,需要我的照顾。今年9月,我会抽时间回加拿大看看他们。世界就是个地球村,从温哥华到北京,不过10个小时。只要我的想法能在故土得到实现,让家乡人得到实惠,父母会因我骄傲,我也会更开心。

小访谈

本记:“海归”创业的有很多,但像你这么顺风顺水的并不多见。你认为“海归”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任韧:期望跟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很多人对国内市场期望太大,而对自己能力又估计过高,这是他们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首先要调准期望值。一些海归人员在回国前都对回国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旦现实状况不能达到预期,不适应的状况就会应运而生。#p#分页标题#e#

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先熟悉了国际市场,还要好好了解国内行情,然后将二者形成很好的对接、连结,懂得市场运作,才能把你想要做的好好做下去。其次,现在很多年轻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喜欢做什么,心中根本没谱儿。只是盲目地看到别人都在赚钱,就想着自己也一定能行,其实,不管是海归还是其他人,得先知道自己要什么,有充分的热情,然后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才不会白忙活。

2创业失败,我“暂时待定”

蔚蓝色(化名),女,32岁,乌克兰留学回并

自述:

2011年底至今,我一直有些焦虑。

在乌克兰上了大学,读完研究生,又在北京做了几年财务的我,怎么回到太原,自己创业就这么难呢?

可能是在国外受教育的缘故,我的性格比较直率直接,回来后,不太适应周边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我承认,我经历了比较长的一段调适期。现在的我,比起那时,稍微柔和一些了。不过,如果说刚从学校毕业时懵懂、迷茫中有冲劲的话,现在的我,有目标、有经验、有积累了。

2011年,我在太原柳巷开了家零售内衣店。一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其间想过开网店,也咨询过不少成功人士,却始终不见起色,一直是不赔不赚。勉强撑到今年,我结束了它。总结经验教训,我想,一是店铺位置没选好,二是零售业已经很饱和,我的起步又晚,店铺也没什么特色,所以很难站稳脚跟。

本想继续创业,再开店,可又左思右想,不如暂时沉淀一下,观察观察市场再说。想清楚之后,我找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在一家公司做专职财务,同时,利用我的语言优势,在另一家公司做兼职翻译。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就此沉寂,不打算出来创业了,我的回答永远是No!我花了几年时间,接触、了解了国内的市场,现在给别人打工,只是我的“暂时待定”状态,等过个一年半载的,我还会重出江湖,继续创业的!

3回来第二个月,我就开始找工作

starfisher(网名),女,29岁,德国留学回并

自述:

和很多海归不一样,我从来没想过要自己创业。这大概和我的性格有关。

日耳曼人谦虚内敛,守时勤勉,低调严谨,对我影响很深。我本是在太原理工大学读英语专业,大二时,自己申请去了德国卡塞尔大学留学。按照德国传统学制,我这一学就是8年。8年时间,我学习了经济学和美国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这相当于国内的双硕士学位。

不过,我并不因此而自满。从学校出来,刚步入社会,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今年6月回到太原之后,我花了一段时间倒时差、休息、适应国内生活环境,从第二个月开始,我想,应该好好找份工作了。

现在求职方式有很多,可以网上求职,也能现场应聘。全程无忧网上有很多招聘信息,但是能和我的专业有所联系,能用得上德语、英语的却不多。看了几天,我发现,就太原来说,我能找到的工作多数是培训机构,只有两个招聘德语翻译的公司,一个是外贸公司,一个是汽车公司。但是,因为这些公司都要求应聘者有工科背景,我明显不合适,所以,只好作罢。

前几天,经朋友介绍,太原一家德国酒店需要像我这样的人才。我决定去试试。虽然我在德国也打过零工,但这毕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薪水、待遇如何并不那么重要,积累工作经验才是我最看重的,希望能够如愿。很多人习惯性地给“海归”贴标签,认为“海归”眼光高,其实并非如此。

小访谈

本记:很多“海归”都不太想给人打工,要自己创业,为什么?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吗?

蔚蓝色: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去以后,看到很多新鲜事物,而咱们国家没有,回来后,就老想着要引进来。二是“海归”基本上家里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出去晃了一圈,眼界开了,胆子也大了,所以对于创业总是跃跃欲试,想要将自己所学、所见、所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本记:你认为自己创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蔚蓝色:我在国外学的是金融专业,回来后在国内能用到的地方不多,国外所学不适应国内市场,再加上自己一开始有些盲目乐观,没有好好考察市场,所以失败了。

小访谈

本记:你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starfisher:薪水固然重要,但我找工作时,更看重是否有发展前途,企业文化是否适合自己。另外,在国外学习多年,我当然希望能让所学有用武之地。#p#分页标题#e#

本记:你认为一些“海归”求职不得的原因是什么?

starfisher:有些海归通过在国外的学习和实习、工作等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回国工作时就想做管理层或是高管的职位,但是国外的管理模式在国内不一定适用,而且国内的竞争环境很复杂,所以,我觉得在就业不顺利的时候,不妨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找准定位之后,再做切实发展。

另外,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海归,出去只是为了混学历,往往吃不了苦,在外也没有过工作经历,眼高手低、不踏实,很多企业都排斥这样的海归。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