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召开的第65届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大会上,“共情润心”国际合作课题组、爱果实教育研究院由于其对中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及提出的父母共情陪伴方案,系统地解决了中国学前儿童家庭中父母教育难以实施的困难,该重大成果受到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的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将代表“共情润心”国际合作课题和爱果实教育研究院在大会上做专题研讨及成果发布。
“共情润心”国际合作课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格雷厄姆教授凯瑟琳∙斯诺与在中国长期从事早期教育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2008年联合发起的。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针对3-6岁儿童的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四大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在中国第一次将早期教育中父母陪伴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解释、测量和描述,并通过在多家幼儿园和近千名家庭的实践,最终形成了易于中国家长实践操作的父母共情陪伴的系统化的方案。凯瑟琳∙斯诺教授对这个重大研究成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凯瑟琳∙斯诺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院长(1990-1993),美国教育学会主席(2000-2001),美国白宫学术内阁主席(1999 -2000),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主席(1985-1987),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水平评审委员会主席(1995-1997),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早期阅读教育研究委员会主席(1998-1999),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委员会主席(1999-2000)。
2009年2月3日,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时任院长麦卡尼隆重宣布,凯瑟琳∙斯诺教授被授予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格雷厄姆教授。
格雷厄姆教授职位是以曾长期担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并在院长职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帕特丽夏∙格雷厄姆教授本人的名字命名的,该职位仅授予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已经取得终身教授职位的学术水平最高的教授。凯瑟琳∙斯诺是历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教授。在任命仪式上,麦卡尼说到“斯诺作为哈佛大学的一名终身教授,是一位极其杰出的研究者、老师和领导者!”
2010年,斯诺被推选为具有233年历史的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该院院士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华人科学家,如钱学森,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吴健雄、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
2011年4月22日,美国教育学会在第92届年会上,授予斯诺教授美国终身学术成就奖!在颁奖仪式上,颁奖词这样说道:“凯瑟琳∙斯诺对于儿童通过阅读获得语言与心理的发展,从情景到过程进行了详细扎实的研究;在相关的政策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和实践操作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如何填补两者之间的鸿沟,斯诺教授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令人信服和引人瞩目的经典操作案例!”
斯诺教授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斯诺教授曾经在美国主导了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不同类型儿童的优势、促进家庭和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早期开端计划”的研究和实践,其实践跟踪研究的时间跨度曾长达15年,从幼儿3岁起进行跟踪研究直至研究对象18岁长大成人,因此,斯诺教授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宝贵经验。与此同时,斯诺教授还是CHILDES(国际儿童语料库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用于儿童语料库研究的系统软件)的联合创始人。
斯诺教授同时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展开实践对比研究。如在智利开展跨文化早期教育的实践研究,同时还担任挪威奥斯陆大学教育学院、荷兰大学教育学院等国际大学的客座讲座教授。近年来,斯诺教授曾多次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并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发表研究论等,将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带给中国。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