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海归”曾经伴随着流利的外语、亮丽的衣着和令人羡慕的薪水。然而,随着出国留学热的持续升温和“海归”人数的不断增加,“海归”找工作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今年1月,我的儿子也成了“海归”中的一员。春节过后,伴随着儿子的求职,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经历了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4月28日,我终于分享到了儿子求职成功的喜悦。在陪伴和鼓励儿子求职的2个多月时间里,我记录了“海归”儿子找工作的整个过程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1月30日

初步商定求职目标

春来秋往,4个寒暑。1月13日,阳光帅气的儿子,终于从美国本科毕业后回到宁波。虽然没要求儿子急着挣钱养家,但心里总希望他能尽快自立自强。

儿子回家不久,一家三口有了这样的对话——— 妈妈:儿子,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 儿子:先让我玩个够吧,玩够了,再去找工作。

爸爸:等过了春节再说吧。

妈妈:好的。要不要先给儿子一笔钱花销?

儿子:不用。我还有一些积蓄,还能撑一段时间。

妈妈:儿子,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儿子:我还在考虑。

爸爸:宁波外贸发达,学做外贸吧,比如中美贸易。

妈妈:要不要托朋友帮忙,找一家合适的公司?

儿子:我从小一直依靠父母,这次让我凭自己的能力找工作吧。

最后,一家人达成共识,儿子去找一家比较规范、上规模的外向型企业,从事外销员工作,发挥他英语好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优势。

2月22日

招聘会上受“歧视”

2月16日,宁波人才市场在春节后的第一场人才招聘会开场了。儿子和同学相约,去体验了一下。

第一次参加招聘会,儿子有种新鲜感,一家一家地认真看过去。

回家后,儿子有些失望地说:“转了一大圈,发现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很多,但适合我的岗位很少。2月22日,我还是去参加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洽谈会吧。”

儿子迟迟没有收到学校寄出的毕业证书,有些焦急,天天去看信报箱。他担心:“如果没有毕业证书,会影响找工作。”

2月21日中午,儿子出去制作求职简历,我惊喜地发现,儿子的毕业证书寄到了,立即打电话告诉他。

当晚,我下班回家后,看到了儿子精心制作的简历。在简历里,有一项内容:专业课绩点分3.8分(满分4分),各学科GPA3.5分(满分4分)。我换算了一下,按百分数计算,相当于专业课平均成绩95分,所有学科的平均成绩87.5分。

这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成绩。我心里暗暗欣慰。

“明天要去参加招聘会,今天毕业证书刚好到了,这是多好的事啊!”全家心情大爽,认为这是求职顺利的好彩头。

22日一早,儿子与一位“海归”同学相约,一起去参加招聘会。但他们很快就受到了打击。

“我们只找有工作经验的。”

“我们只要女生。”

“留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会吃苦,做不长久的。”

“我们更喜欢找国内名牌高校的毕业生。”……

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儿子的简历。碰了很多次壁,儿子好不容易投出了3份简历。 在回来的路上,儿子和他的同学都有些愤愤不平:“我们不是富二代,最多也就是中产阶层。我们去过国外,更能忍得住寂寞,吃得起苦。为什么要歧视我们呢!”

3月5日

剃掉“潮发”去面试

“妈妈,有一家公司让我明天9点去面试。”3月4日,电话里传来儿子兴奋的声音。

“好样的,儿子。好好准备一下吧。”我也有些激动,投出去的简历,终于有回音了。

为了表述更清楚,我把儿子求职的公司编个号,第一家公司就称为A公司。

儿子很重视这次面试,专门走进了理发店,剃去了自己心爱的“潮发”。在美国上大学,学生爱留什么发型就留什么发型,不会有人非议,而在国内,发型太“潮”,容易被人误解。

在我看来,儿子发型的变化,显示出他内心的变化。他正在从一名没有压力的留学生,转变为一个重视每一个工作机会的“海待”。

我们母子俩商量后决定:立即驾车去A公司,熟悉“考点”,同时,详细了解下A公司到底怎么样。

A公司看上去规模很大。面试前,儿子在家里填了一份公司要求填的表格。因为A公司的宣传网页里写着转正后,年收入不少于5万元,我们母子俩商量后,在期待月薪这一行,填了转正后月薪5000元。比公司承诺的高了一点点。心里想着:先填着再说。如果实际薪资再低一些,也是能接受的。#p#分页标题#e#

第二天一早,儿子按时去A公司面试。回来后,儿子告诉妈妈:“我与六七个人一起参加面试,首先是用英文做一份试卷,然后大家一起面谈。”

“老板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见习期3~6个月,每月1500元;转正后,两年内每年各类收入加起来,约5万元。1500元中,去掉租房费加生活费,大约每月还能剩400元的零花钱。老板说,这样的收入满足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儿子对A公司不是很满意。A公司也没有给予任何回复。

3月15日

失望中还是有收获

应聘成功的关键,不是你认为自己足够优秀,就会有机会的,而是要让招聘单位也认为你足够优秀,正好适合他们的需要。显然,没有工作经验,已成了儿子应聘成功的最大障碍。

初次面试未果后,儿子又连续参加了宁波市人才市场举办的两场小型招聘会。

3月8日,儿子在招聘会上投了几份简历,但已不再要求招聘方是上规模的大公司了。

3月15日,儿子在招聘会上看了一圈后,觉得都不符合自己的择业理想,一份简历也没有投。

一次次怀抱希望而去,一次次失望而归。不过,我觉得,儿子还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就是从“留学生到待业青年”这一社会角色的进一步转变,心态越来越成熟。

3月20日

面试结果令人期待

现在正是春节后跳槽的高峰期,不少公司需要补充新员工,也有一些公司因发展需要而招聘新员工。如果错过了这个招聘旺季,找工作的机会可能就会少很多了。

作为妈妈的我,心里有些急了。

根据宁波市人才市场一位朋友的建议,儿子对求职简历作了补充和调整,并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网上海投了一批简历。

终于,有一家B公司约儿子面试。这家公司是儿子在前程无忧的网站上找来的。

19日晚上,我对儿子说:“要想一想如何回答面试官可能提出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应聘我们公司?’‘你对公司拓展美国市场,有什么好的建议?’‘留学生家境好,你真的肯吃苦吗?你在一个岗位上能做多久?’”

有了之前受挫的经历,儿子对这次面试明显比第一次更加有经验了。

“妈妈,明天8点把我叫醒吧,我要好好准备一下。”儿子认真地说。

20日上午8点一过,儿子真的起床做准备了。我虽然不知道儿子准备了什么,但我欣慰地看到了儿子认真的态度。

下午2点面试开始,到5点,我打电话给儿子询问情况。儿子竟告诉我:“还在面试。”

6点左右,儿子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共有6人一起去面试,其中有一人是从英国回来的硕士研究生,另4人是国内本科生。我们一直与面试官在轻松地聊天。”

儿子说:“面试官是一位年轻女性。公司老板和员工都很年轻,个人发展的机会,应该也是有的。公司会在一周内给予答复。”

看得出,儿子对B公司非常看好。

对于这次面试的结果,儿子很期待,我这个妈妈也很期待。

3月23日

“蝙蝠”儿子渴望工作

年初,儿子希望我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在上班之前,玩个够。

然而,3月23日,儿子竟然对我说:“妈妈,我现在很想上班了,为什么还没有机会呢?”

原来,儿子手头的积蓄越来越少了,向父母开口要钱,觉得不好意思,而求职的经历,也让自信满满的儿子,有了明显的改变。

他开始渴望成为上班族了。

这段时间,儿子除了外出找工作,白天大多待在家里,晚上通常会出去玩。

我开玩笑说:“儿子,这段时间你的生活过得像什么?”

儿子不加思索地回答:“妈妈,我现在过的是蝙蝠一样的生活。”

哈哈,儿子算是有自知之明。

在等待B公司面试结果的同时,我们母子俩在宁波人才网上又找到了一家大公司(C公司),并投了简历。

3月26日

没有录取非常失落

今天,离儿子到B公司面试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周。

晚上,我下班回家,儿子告诉我:“今天下午,我已打电话问过了。我没有被录取。那位留学英国的研究生录取了。”儿子搂着我的肩头,似乎希望从妈妈的身上,得到一些鼓励和安慰。

妈妈:这只是一次小挫折,不要太失落。但你要认真地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录用你呢?

儿子:他也许看上去比我更加成熟一些吧。#p#分页标题#e#

妈妈:你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有太满的回答?比如,“我对美国市场很了解”,像这样的话,经不起别人的追问。

儿子:这年头说得太谦虚,肯定不行;但是说得太满,肯定也不行。

今天下午,儿子在网上又海投了一批求职简历。

这样投简历,犹如大海捞针。看着儿子在渺茫中等待,我感觉真是难受。

3月27日

在求职中慢慢成长

昨晚,我一直在网上帮儿子寻找求职目标。10点多,突然发现此前已投过简历的C公司,今天将在宁波人才市场设摊招聘,我立即打电话告诉在外面玩的儿子,让他早些回家,好好准备。

今天一早,儿子又赶着去参加招聘会了,主要目标就是C公司,不过,他还向另外几家公司投了简历。

“妈妈,我要好好学些东西。”下午,儿子特地去了新华书店,买来《税法》、外贸类书籍和一些职场入门指导类读物。

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一次又一次地海投简历,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失望地等待中,也欣喜地看到:儿子一次比一次更重视找工作的机会,一次比一次更认真地做着准备。我觉得,儿子在这个过程中在一点点地成长。

期待机会出现。期待儿子成功。

4月8日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求职中的儿子?

儿子的求职资料袋里,装着父母百万重金和他自己4年青春换来的毕业证书和优秀成绩单,但求职之路并不顺利。

昨晚,我试着与儿子交流,让他考虑换一下求职的岗位,但儿子明显不乐意。

今天一早,我突然想:“接下来的日子,我不要天天再与他说求职的事。我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儿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在与我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儿子的表现已经算不错了。我知足吧。

4月10日

一场“漫长”的面试

9日傍晚,儿子兴奋地告诉我:“C公司明天让我去面试。”

当晚9点一过,儿子就结束玩耍回家了。我很意外:“这么早就回家了?”儿子说:“明天要面试,我还得准备一下,好好休息。”

上午8点40分左右,儿子精心打扮一番后,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中午12点30分,我打电话问儿子:“要回家吃午饭吗?”

儿子说:“已经在公司里吃过了,面试还在继续。”

从上午一直面试到下午,这是一场怎样漫长的面试?

今天,我等待儿子面试的消息,就像等待儿子中考成绩揭晓一样,满怀希望,也满怀焦虑。

先生安慰我:“不要太当一回事,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然而,错过了这家大公司,真不知道下一家求职的公司在哪里。

4月11日

回答了最崇拜爸爸

昨晚下班回家,看到儿子一脸倦意。

我揣测:难道是面试太难,自我感觉不太好?

儿子说:“一到公司,先做了一份英语试卷。接着,先后有三个部门的负责人,用英语来面试。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下午4点。我确实累了。”

他们问了些什么呢?儿子明显不太想与我交流,但我还是很想知道。

今天一早,我又问起面试的情况。

儿子告诉我:“他们只面试了我一人,其实他们喜欢招有工作经验的人,看我条件还不错,才给了面试机会。一周内会通知结果。”

那么,究竟问了些什么问题呢?

儿子举了个例子,说:“你最崇拜谁?”

我立即追问:“那你是怎样回答的?”

儿子回答:“我最崇拜我爸爸。”

这个答案会让面试人员满意吗?

我觉得:“儿子的爸爸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如果平时这样回答,是完全可以的,但求职时这样回答,还是不够理想。”我对儿子说:“你以前看过史玉柱的传记,很崇拜这位创业有成的名人,你为什么不说崇拜他呢?”

听完我的话,儿子有些生气,他说:“难道我最崇拜我爸爸,有错吗?回答时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啊!”

4月15日

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今天,离儿子C公司面试的时间,已过去了5天。尽管希望不大,但我的内心还是有所期待的。

不过,我和儿子已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4月13日晚,我又在网上帮儿子寻找求职目标,“本科,应届生,工作经验无,外销员岗位”,符合这些应聘条件的用人单位真是极少。#p#分页标题#e#

突然,一家上市公司(D公司)招聘应届生的信息吸引了我,赶紧让儿子投了简历。

4月16日

好消息眼看要来了

昨晚,儿子告诉妈妈:“C公司明天让我再去面试。上次已有3个人对我面试了,为什么还要面试呢?”

我说:“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有更高一级的管理人员,要对你面试;另一种可能是,上次面试的3个人中,对你的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需要再面试。”

儿子说:“妈妈说得有理。我晚上还要好好准备。”上午,儿子再次去C公司面试。

中午,儿子打来电话,欣喜地告诉我:“今天是公司的人事主管找我,只简单地作了交流。对方说,‘要去看一看是不是有合适的岗位,可以为你安排。’还问我,‘如果可以,什么时候能来上班?’”儿子说:“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认可了我这个人。因此,这次求职看上去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我想,好消息终于要来了。

4月20日

结果却是个空欢喜

20日下午,我从外地出差回家,满怀希望地想听到儿子被录用的好消息。但儿子却说:“这次又落空了。C公司说,已找到了更加合适的人。”

我说:“他们不可能这么快就找到了更合适的人,最大的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工作经验,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放弃了。”

我安慰儿子:“不是你不够努力,你的努力,妈妈看到了。我们再等那家上市公司的消息吧。”

接着,母子俩又在网上开始寻找新的求职目标了。

4月21日

儿子不愿轻易服输

今天上午,我的一位好朋友打来电话,再次询问:“你儿子还在自己硬撑着找工作吗?要不要大家一起来想办法?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我们可以悄悄地帮他一把!”

此前,儿子坚持要自己找工作,不要父母亲友帮助。后来,我的一位同学开导他:“古语有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就是说,成功人士和普通人一样,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为己用。”在一连串的挫折之后,儿子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

但是,儿子还不愿轻易服输,想自己再努力一把。

4月23日

又一个好机会来了

又来了一个好机会。昨日下午,儿子惊喜地接到了那家上市公司(D公司)的电话,让他第二天去总部面试。儿子又精心准备了一番,今天要去面试了。

上午10点多,儿子给我回复:“总部认为,我的条件不错,做内贸会浪费英语特长,推荐我去一家子公司(E公司),他们正需要一名外贸人才。”

4月26日

再次期待儿子成功

今天一早,儿子去E公司面试。

晚上,儿子告诉我:“E公司对我的基本条件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他们最担心的是,‘你会不会没上几天班,就走人?’我再三保证,肯定不会随便走人的。他们说,还要再商量一下。”

又来了一个希望,我也再次开始期待儿子能求职成功。

4月28日

喜悦溢满整个家庭

今天快下班时,儿子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E公司让我5月2日去上班!”

“好样的,儿子!”我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甭说有多轻松。

下班后,我满心喜悦地去了菜市场,买回儿子平时最爱吃的几个菜,亲自下厨犒劳儿子。

儿子在家里快乐地哼起了歌曲,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通过电话,我们也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他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等亲人。

喜悦溢满整个家庭。

儿子先后参加了5场招聘会,投了N份简历,参加了5家公司累计6场面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了工作,他这种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心态,让我很感动。

5月2日

儿子成为“上班族”

今天一早,儿子早早地起来了,准备去上班。

下午4点30分,儿子下班。回家后,他自己做饭吃。

上班的第一天,儿子很兴奋。他说,师傅在尽力地教他。

“妈妈,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客户,通过邮箱,已经跟客户联系上了。”儿子兴奋地说。

儿子从此,开始了“上班族”的生活。

后记

儿子上班已近一个月。他天天踏着闹钟的铃声起床,精神饱满地去上班。虽然还不知道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薪水有多少,但他已在计划着用这份薪水向亲人们“意思意思”。#p#分页标题#e#

今年,我国各类高校将有699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二三十万名“海归”也将和国内的毕业生一起加入到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人的求职之路想必不会很顺利,需要有屡败屡战、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断地给自己的人生加油!

祝福像我的儿子一样即将开始寻找工作的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满意的工作。

如今,“海归”找工作越来越难。在此也提醒广大家长,在对待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一问题上,要更加慎重。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