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一方面,毕业生数量多,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形势不佳,提供职位的企业比往年要少。从目前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和就业率都比往年要低不少。”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的有关负责人谈起今年的就业形势不无担忧。

“伯克利博士,为什么来?”

30岁的洁妮(化名)去年从美国名校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后,放弃了美国工作的机会,一心回杭州找工作。回国前,她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可现实远比她预期的要艰难。

洁妮从小就很出色,本科在中山大学就读期间不仅成绩优异,还在系学生会担任过副主席。大学毕业后,很容易就申请到了伯克利大学的硕士,还申请到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因为成绩好,她一路就念到了博士。她对自己回杭州找工作非常有自信。

一开始,她只锁定杭州的大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州的分公司。她投出去的简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仅有的几次面试,虽然她自我感觉还不错,可是后来也没有了下文。

半年后,她决定放低姿态,开始到一些中小企业寻找机会。这一回,她得到的面试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可是,她不断地被询问:“你这样的学历为什么会选择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尽管她极力解释,自己希望寻找合适的平台,只要能得到成长,并不介意平台的大小。最终,她也没有得到任何工作机会。

有一个公司的HR偷偷告诉她:“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只不过我们这样的企业没有招过你这种级别的新职员。你没有工作经验,给你普通的职位好像不合适,但是给你高一点的职位,又怕你应付不来。该给你什么样的待遇,我们也很为难。还有,我们觉得不太留得住你。说不定,哪天有合适的机会,你就会跳槽的。”

海归找工作受挫,并非个例

洁妮并不是个例。她在伯克利的中国同学里,不少也在求职和工作中遭遇了打击。他们认为,很多企业对名校海归生的期望值过高,觉得他们出过国、上过名校,能力就应该比别人强。实际上,对他们来说,适应期还没过,加上所做的都是基础、琐碎的工作,不免在工作中产生心理落差。还有不少海归在求职时也有过高的期望,难免“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比一般的高校本科毕业生更难就业。

当洁妮发现自己曾经申请过的工作职位,宁可招收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生也不给自己机会的时候,她觉得应该转变思路了。“不是我们愿意放低姿态就可以的,还是要找合适的岗位。”

两个月前,洁妮开始转战上海、香港和北京寻找新机会。近日,她在IBM上海分公司得到了一个职位,虽然不能呆在父母身边,但是总算有了一个还不错的职位。

在杭州一家中型企业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王小姐表示,今年就业季,她也很头疼。像洁妮这样的“名校海归”,特别是非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公司虽然觉得综合素质不错,但也有顾虑,担心公司成为这些学生的“临时落脚地点”,怕他们积累了一定人脉就迅速离开,因此才存在不“敢”收的情况。但她表示,对于名校学生来说,学历是显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或有什么心理负担。只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制订好规划目标、让公司了解他们的诚意,求职空间会更加宽广。她也建议,海归不妨到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或者外企在中国的办事处多看看,他们在这些企业更受青睐。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