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尽量向小农直购,除了成本考虑,还因为在云林西螺果菜市场目睹的景象,让他永生难忘。
西螺市场外,有许多开着小货车、载着蔬果自售的农夫。每到傍晚,小农为了求售,必须面对盘商无情砍价,让他体会农产价格失衡的关键原因:“消费端需求量的差异不会太大。但当供应端的产量增加,蔬果过剩,价格将完全由盘商决定,价差完全由农民吸收。”
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供应链”,张骏极希望建立一种“分布式供应链”。每一个地区的蔬果,透过他们这类中介平台,供应附近的家户消费者,无论产量高低,都能维持价格稳定。
因此,当产量过剩,厚生市集不会降价。台风造成菜价飙涨,他们也不调涨,而是卖完为止。“消费者会转而采买根茎类蔬菜。当他们对质量与价格有一定期待,短期涨落不会影响购买行为,”张骏极认为,这是农人与消费者的双赢,生产者也不必押赌,抢种抢收。
科技业的制程与营销背景,让张骏极对于物流、销售更加敏感。
为了提高竞争力,他们推出“上午订购,下午送货”。会员上午透过网络下单,傍晚就会宅配到府。这高度考验进货、库存、配送管理的能力。
APP预测产量 行动下单
厚生市集摸索出“产销预测系统、货车加上机车快递”的物流模式,压缩集货与配送时间。张骏极举例,每天晚上,他们会先与供货小农联系,确定隔天采收的农作物及数量,可以预先网络上架,供消费者下单,并严格控制库存数量。
此外,他们还准备设计APP,让农户记录播种的果菜种类及数量,就能预测未来潜在的货品数量。
开张两年来,厚生市集站稳第一步,每年业绩成长两三倍。张骏极发现,有三成订单来自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四月,他们新推出APP,方便消费者行动下单。此外,他们也设立第二个集货站,扩大配送区域。
张骏极强调,客户输入的送货地点与订单量,就是他们预测业务走势的重要信息。随着业务量倍增,他们会在不同县市区域开设集货站,供应附近生产的蔬果。
“我们现在还很小,未来也不会像连锁卖场设立大型仓储,统一集货配送,”张骏极认为,中央仓储会让食材失去溯源性,难以追踪履历,进而消灭食物味道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非常可贵的,”张骏极说。曾有林口农友种了20颗柚子,交给他上网贩卖,“或许不如南部柚子香甜,但我鼓励消费者,尝尝我们在地的味道。”
张骏极新通路运动
1.缩短食物里程:以销售30公里内生产的农产品,作为产销模式的核心。
2.分布式供应链:开发合乎标准的在地供货小农,进而提供消费者一次购足的消费经验。
3.强化后勤能力:设计“上午订、下午到”的物流系统。
4.善用科技:开发行动下单与生产预测等APP。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