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盈利的公益,算不算真的公益?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閆長明表示,是不是公益,要看他創業的目的,以及帶來的效果。如果創業的時候能夠把國外成熟的公益項目引進回國,以此盈利,這是好事。有些海歸將這一理念付諸了實踐——公益性創業。
公益為創業理念
很多公益組織發展的路徑是:從草根組織到登記注冊,進入成長期,之后快速擴張到達頂峰,隨后會進入瓶頸期,這對整個公益事業的影響不容忽視。針對這種現象,海歸張寧創建了上海益優青年服務中心,致力於研發復制性強的公益項目。在張寧看來,無論是傳統的非政府公益組織,還是現代公益組織,“內容的創新和堅定的信念最重要”。他所創辦的企業具有社會企業的性質,他更注重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職責,他研發、創新公益項目,在實現公益項目的產品化同時,也實現了個人和社會的雙贏。
在線慈善商店——善淘網的創始人周賢認為,公益可以不是純奉獻,它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善淘網倡導的“Buy For Two”的理念,買東西不但為自己,也能幫助別人。
新型創業模式 擔起更多社會責任
海歸楊甦宏在談到他創辦的123圖書館時說道:“我們要做的是可持續的公益,這是我們的創舉。我們實行的是蒲公英模式,簡而言之就是讓大家把閑置書拿出來循環出租,產生的租金將不斷分配給參與環保閱讀的人,相當於每個家庭都開了一個租書店,讓讀書不僅省錢還能掙錢。這就解決了公益活動的經費問題,使公益能夠持續。”
對於上海益優青年服務中心的運營模式,張寧解釋:“我們是借助商業化的運營模式,進行與公益相關的創業。企業付費使用我們研發的公益項目。”張寧說:“我們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種類繁多、可選擇性強的‘項目超市’,產品的‘使用說明’一目了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項目。”
同樣實踐“可持續的公益”這一理念的還有善淘網。善淘網的線下營運中心為殘障人士提供了工作崗位,這既解決了商品的管理問題,又為殘障人士提供了就業渠道。“捐助只是大家直觀看到的公益。善淘網的團隊吸納了很多社會上的殘障人士,所以消費者的購物款會間接地為這些殘障個體支付酬勞。此外,回收閑置物品本身就是一種環保、低碳的行為。”周賢表示。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