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创造未来工程”(Creating the Future)首批4个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耶路撒冷隆重举行。以色列政府内阁部长、大学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有关国家驻以使节等100多人出席,中国驻以色列使馆临时代办和笔者应邀出席。
瞄准世界尖端课题
该工程共投资3.6亿美元,创建20多个尖端研究中心,专门攻关尖端科研课题,时间跨越5年(2011至2015年)。首批启动的4个研究中心是:分子基础的人类疾病,利用基因治疗疾病,包括癌症治疗;高端电脑科学;认知(脑)科学;可再生和替代能源研究。2012年计划建立的10个研究中心将集中于精密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和法律领域,并选择各领域的前沿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中心囊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世界尖端课题,每个研究中心将设立不同领域的高端研究项目,为以色列乃至世界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创造未来工程”由以色列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于2010年3月提出,2011年10月获得政府正式批准,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和以色列科学基金委员会牵头实施。据悉,“创造未来工程”总预算的1/3由政府提供,1/3由参与项目的大学、研究机构提供,1/3由基金会和战略合作伙伴提供。
招揽世界人才共谋发展
据介绍,每个研究中心的设立将提供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机遇。研究中心将采用良好的杠杆投资办法,培养全以色列有才能的研究人员,拓展他们的科学职业生涯。参与研究中心的大学、医院、科学院和研究所还将获得项目投资。
这些充满活力的新兴研究中心项目将会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与各国同行建立起紧密的科学与智能研究合作关系。
每个研究中心将引进和欢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其是犹太民族学者参与课题研究,他们的科学研究将得到以色列政府的保障。对引进参与“创造未来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的科学家及研究人员,首先通过评估被以色列相关大学招募并受聘注册进入大学。根据他们的资质,学校为其提供终身职位并根据以色列的工资标准和他们的学术职务提供相应的薪水。学校负责为引进研究人员提供实验室和科研基础设施。此外,研究中心将为引进科技人员提供每人每年10万美元的研究中心项目补贴,提供周期为5年。
各个研究中心都被授权自主任命额定人数范围内的以色列研究人员,引进科技人员包括那些正在海外声名卓越的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的以色列科学家,来加入研究中心的合作创新。研究中心可以任命引进科技人员的学术职务,包括给予研究人员项目初期启动资金和连续5年的科研补贴。
教育投资意在长远
“创造未来工程”指导委员会主席由特拉维夫大学物理天文学院西蒙·杨科劳维兹(Shimon Yankielowicz)教授担任。该校执行校长谢爱伦教授曾对笔者说,以色列不仅有创新的文化传统,而且又是一个很“实际”的国家,犹太人必须创新才能进步,创新是犹太人的普遍意识。
可以预见,“创造未来工程”每个研究中心将成为新学术刊物、学术创新、知识产权、技术和创业的催化剂,将对以色列长远的科技和智能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和广泛的战略影响,并全面提升以色列工业、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犹太民族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以色列建国以来,始终把教育看作对国家未来最有效的投资。其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已由其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证明。目前,仅以色列理工学院就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耶路撒冷邮报》近日报道,以色列7所大学中的3所在学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大学前100强,其中4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跻身世界大学前30名。对此,内塔尼亚胡总理指出:“我们对高校科技史无前例的投资和努力有了收获,以色列将继续努力建设其成为世界高科技的强国,我们正对大学多个尖端科学项目进行着70亿谢克尔(约20亿美元)的投资,我领导的以色列政府将会继续加大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投资。”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