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刚从美国硅谷回国的李苏桥博士,最近非常地繁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马不停蹄地走访考察了济南、徐州、潍坊等多个城市,目的只有一个: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之地。

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李苏桥本来很想留在北京创业。但是北京高企的房价和高昂的人力成本,最终还是让他决定,到二三线城市去创业。

最近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中国海归的创业地点,正在逐渐转向内地及中小型城市。专家指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向二、三线城市流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归创业出现“逆向流动”趋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集聚各类资源和政策优势,多年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直是海归创业的首选之地。

“最近5年来,这样的趋势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长期跟踪研究海归创业发展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发现,越来越多的内地以及中小型城市出现创业海归的身影,杭州、常州、青岛、成都、西安、沈阳、哈尔滨等二三线城市,逐渐成为海归创业选择的热点城市。

“很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之所以放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选择中小城市,主要是因为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大,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多,政府能给予的支持也有限。”王辉耀分析说,中小城市竞争压力则相对较小,政府能给予的支持也相对更多一些,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去中小城市,当地政府都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并在创业启动资金上给予资助。

近年来,随着区域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二三线城市也纷纷加入“人才争夺战”。各地都拿出求才若渴的诚心,出台极富含金量的引才计划,向海归抛出“橄榄枝”,以大手笔的政策优惠吸引海归落地生根。

例如,无锡的“530”计划,为海外人才创业提供3个“100”:100万元启动资金、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及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武汉出台“黄鹤英才”计划,对入选的创业领军人才,按项目给予300万元至500万元的资金支持。“成都人才计划”给予入选者每人100万元资助,并享受特定的工作生活待遇。这些政策对于初次创业的海归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

情感因素也是海归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当一部分海归来自中小城市,为了回报家乡,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他们大多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这些海归虽然把企业设在了中小城市,但拥有国际视野,仍然胸怀天下,把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把市场从小地方发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王辉耀认为,海归不愿扎堆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推动了中国人才的合理布局,值得鼓励和倡导。

看好二三线城市发展机遇

“海外人才回国,看重的是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王辉耀认为,海归向二三线城市流动,看中的是二三线城市蕴藏的广阔发展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区域规划和产业加速梯度转移的作用下,中西部持续的高速增长弥补了东部经济增长乏力的缺口,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经济增长极的多元化时代正在到来。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的不断发力,一些中小型城市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那里有着更为迫切的发展诉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王辉耀说。

“很多行业在一线城市的发展趋于饱和,而中小城市的行业饱和度不及大城市,甚至有许多的行业都还是一些空白。这样的空白,就是创业的最好机遇。”李苏桥表示,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创业是经过多方权衡的结果。

“海外人才进驻中小城市,不仅可以赢得优厚的创业待遇,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资源和对外关系,成为内地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对外沟通的桥梁。”李苏桥说。

二三线城市的一些特色产业和特殊资源,也是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砝码。今年6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志伟将公司迁移到徐州市铜山区。王志伟看好的是当地政府感到头痛的的禽畜粪便。铜山区养殖业发达,王志伟拥有一系列的生物肥料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经过他的技术处理,这些粪便就能变废为宝,成为高附加值的有机肥料。#p#分页标题#e#

海归创业的选择正在趋于理性,他们对创业环境的重视正在从“硬件优先”转变为“软硬兼重”。2010年从美国回到江苏南通崇川区创业的陆峥嵘博士就坦言,“选择到崇川这样的小城市创业,看中的不仅是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三线城市该何为?

海归创业的逆向流动,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如何接纳“回流”高层次人才,避免人才又“溜回去”,是二三线城市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要清醒认识到,人才是‘长着脚’的,人是要往高处走的。南京留不住、用不好,就会外流到其他地方去。”在一次会议上,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就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投资驱动时代所引进的制造业项目,投产以后有比较强的路径依赖,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不那么容易搬走。但是指望用路径依赖这种方式来留住当今的人才,恐怕行不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管理,存在于人的头脑里,转移非常容易。因此,人才即使引进来了,如果后期服务跟不上,人才还是会外流。

“就目前来说,像南昌这种二线城市,无论是奖金待遇还是城市环境,比不过一些东部发达地区。”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表示,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到服务上,主动提供热情、周到、个性化服务,用感情投入和人文关怀感动人才,让人才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人才政策关键在落实,一些地方在引才时承诺的政策很优惠,但在兑现时往往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星叶绿色机械公司董事长张亮认为,二三线城市在制定人才政策时,不能追求“高大全”,要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量身订制,人才投入要向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人才倾斜。

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扩展等诸多方面没有可比性。当然,中小城市也有中小城市的优势,比如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区位发展的后发优势,以及某些原材料方面的资源优势等。

王辉耀建议,中小城市要找准自己的优势,进行科学定位,实行错位发展,使海归所强调的发展机遇和城市对人才的诉求相吻合。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