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申请人:一心只想上名校
  中介机构:越好的大学越贵
  ■新快报记者 李杨
  今年7月,新西兰移民局对外宣称,在其北京办事处的1800份签证申请中有279名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或材料造假。历经三个月调查,据新西兰移民局最新消息,截至10月31日,共有299名申请赴新西兰留学的中国学生被确认存在留学申请材料造假的情况,其中219人目前已在新西兰当地就学,26人被遣返回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申请留学的中国学生里约95%都是通过留学中介办理,DIY留学的极少。记者走访多家广州留学中介机构,负责人全都默认行业内申请造假屡见不鲜,且能随口举出曾经看到或听到的案例,但每个人都矢口否认自己公司做过假,并以鲜明的态度表示对造假的厌恶和杜绝。而通过中介办理已经出国留学的学生却透露,“其实中介大都会在文书和其他材料上做手脚,只是程度有轻有重而已,不能说都是造假,但确有不实”。
  造假事件频起,真的全是中介的错?造假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的“推手”?这片“灰色地带”的后果将最终由谁埋单?
  造假原因
  竞争激烈求突出
  留学热高烧不退,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日前公布的留学生报告指出,美国高校中的中国研究生人数连续七年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占国际研究生比例的37%。中国留学学子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自己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便成了申请者动心思的核心。于是,改高分数提高GPA、编造独特的社会经历甚至虚构自己的专长便应运而生。
  申请材料难查证
  每个学生的申请资料都是厚厚的一沓。每年有众多学生申请,“招生官不可能一份一份进行彻查核对。国内高中毕业证每个省的规格都不同,成绩单形态各异,难辨真假。况且学生描述的社会活动名目众多,除非有明显疑点,否则我们只会抽查。”韦琦说。
  唯“排名”是瞻心态
  学生和家长最爱问的问题就是“这个学校有名吗?排第几?”不管自身条件如何,一心只想读名校。朱小兵分析,“这些申请者出于一种‘攀高’心理,常常认为自己的实际水平高出成绩单上的呈现,或认为自己的学校打分太严,与其他学校标准不一,很‘吃亏’,有必要‘修改’一下,以申请高一档次的学校”。发现正常途径申请不到名校,因此宁愿弄虚作假也要博个“好名声”。
  无良中介利益驱动
  “一些无资质的留学机构会对员工有目标提成,为了签下学生获得既得利益,个别人会采取造假手段,制造高申请成功率泡沫蒙蔽学生。”琥珀教育广州公司副总经理宋丹分析。中介服务费水涨船高,“越好的大学越贵,8万10万都正常,甚至有按学校排名明码标价的。收一二万费用的则基本不做事。”某留学中介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专家意见
  摆正留学心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中国学生和家长解不开的“名校情结”在众专家眼里未若“合适”二字。
  “几名高中学生来找我,目标就冲着美国顶尖的沃顿商学院。我问他们,你们能说出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对亚洲、对中国有什么深远影响吗?几个人面面相觑。我告诉他们,现在正在申请沃顿商学院的美国学生,能就这个问题侃三个小时。”美国校方招生代表韦琦举例说,“申请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能不能驾驭,是不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想去的学校是否合适自己。”定位正确了,根本不需要造假,就能申请到满意的学校。对此,IDP南区总监朱小兵的意见是“客观评估自己,对号入座”。他认为通过正规手段,申请学校是可以适度攀高的,但攀得太高也不合适。排名高的学校,要求也高,“熬出来”不容易。英国、澳大利亚等留学热点国家,每年有很多中国学生转学,原因之一就是“跟不上”。
  采访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推动造假的过程中,中介固然有错,而源动力还是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留学中介不会愿意轻易造假,成本高、风险大,是因为有市场。因此家长和学生还应摆正留学心态,‘名校情结’在国外吃不开。”
  留学中介呼吁行业自律
  近十年来留学的火热催生了多少留学中介,而留学界清晰有效的行规却迟迟寻不见踪影。统计数字显示,广州有近千家从事留学中介的机构,但在教育部公布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名单中,广州市只有14家,九成以上都是打着各种旗帜的无资质小中介。据业内人士透露,业界有个自费留学中介行业协会,但对机构的约束力很小,许多从业人员甚至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协会。在暂时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只能靠行业自律了。#p#分页标题#e#
  “留学中介应该是非常专业的行业,我们的目的是作为桥梁帮助学生了解国外院校的方方面面,顺利申请就读。有资质的中介应当是有职业操守的机构。”琥珀教育广州公司副总经理宋丹强调,“不放心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到国外高校的官方网站上查找与其合作的中国留学中介,尤其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学校,以辨真伪。”
  记者手记
  DIY留学也不错
  采访中看到一些殷切的家长和茫然的学生因为一时糊涂走上造假道路的例子,也了解到更多或多或少在中介"帮助"下出国的同胞。不管怎样,暗暗庆幸自己当初凭着自信和坦荡DIY留学的选择没有错。
  也许英语专业的学生本身在留学这条路上就领先一小步。从自己制订计划,浏览学校官方网站,逛各大论坛、教育展搜集信息,和师兄师姐交流、做笔记,到一点一点撰写和修改文书,准备资料,再到自己预约签证,和学校互通邮件……每一步都亲力亲为。拿到offer的那一刻,觉得特别自豪,回头发现自己走过的路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做到。
  尤其是对于申请国外研究生的大学生,装一个网络词典,浏览国外官方信息没有任何障碍,而国内层出不穷的留学网站和论坛里,各种热心网友搜集的不断更新的精华帖、技术帖若能用心整理,自己都能成为半个留学专家了。
  如果早有规划,有一定实力又愿意享受自力更生的幸福,不如尝试DIY留学,不管申请到什么学校,你都已经赢了。
  观点PK
  对文书“包装润色”,算不算造假?
  ●不算!
  不擅用资料,会造成资源浪费
  记者从广州留学机构了解到,服务一个学生的流程大体包括:前期咨询规划、评估个人情况和成绩、选学校订方案、签订合约、起草修改文书、签证准备等。而其中对申请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文书。通常,个人陈述、申请论文、老师推荐信、实习证明甚至毕业证、学位证、成绩单都会经由中介修改、翻译、润色、整理,打包成一套“符合录取条件”、“合格”的资料递交学校的招生代表审核,再由学校最终决定是否录取。
  中介在重要文书上通常会着重花功夫。飞渡教育刘浩炜表示:“我们会引导学生提供值得一提的故事和经历,要求学生高度参与,自行撰写个人陈述。我们会进行逻辑指导,修改语法错误。”琥珀教育美加顾问陈丹旋也说,公司会提供文书提纲作参考,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选取最有利于申请的闪光点加以润色。
  对文书进行所谓“专业”包装,难免存在夸大、改装甚至虚构的情况。学美留学相关负责人认为,“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包装’和‘润色’不但不算造假,还是正规留学中介应当做到的。申请者往往只会罗列自己的经历,而不知道这些经历之间的逻辑,不擅用经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算!
  中介修改文书“要有个界限”
  IDP南区总监朱小兵却认为,中介修改文书“要有个界限”。“包装的只是外表,里面必须是学生的真面目。机构代写就是做假,雷同的很多,看一眼便知。”但对于夸大事实是否算造假,中介皆含糊其辞或不置可否。
  作为美国两所大学的招生校方代表,韦琦坚决认为“任何提供不真实的信息的行为都是造假,包括夸大事实”。明明实习三个月,文书上却变成半年;明明只在班会上表演乐器,却写成参加了全校比赛。拉斯维加斯一所社区大学的招生代表斯科特认为“这种夸大简直不可思议,也无法接受。为什么你要把自己伪装成另外一个人”?他表示,如果学生英文不够好,可以请人翻译和润色,但需要告知学校自己是得到别人的帮助完成的,学校不会因此而拒绝学生。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