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大部分学生对此不甚了解,需依托留学中介来实现跨出国门的理想。“什么诚信不值钱,offer是"王道",都是留学机构灌输的错误思想。
      日前,近300名中国留学生被指涉嫌新西兰留学申请材料造假、其中有十余人已被遣返回国的消息,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新西兰移民(微博)局北京办事处相关负责人6日向“中国网事”记者证实,经确认共有299名中国留学生留学申请材料造假,其中26人已被遣返回国,并表示相关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网民追问:是谁偷走了中国留学生的诚信?是学生家长的无知?还是中介“忽悠”的本事?当国外高校不断完善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申请考核体系,国内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涉嫌造假被遣返国人为何“不意外”?
  新西兰移民局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大卫•米尔斯(DavidMills)向“中国网事”记者证实,截至2012年10月31日,共有299名申请前往新西兰留学的中国学生被确认存在留学申请材料造假的情况,其中219名学生目前已在新西兰当地就学;自2012年7月11日以来,已有26名在新西兰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因申请留学材料造假而被遣返回中国。
  大卫•米尔斯表示,对确认造假的中国学生被遣返一事表示遗憾。新西兰移民局发言人马克•皮尔西(MarcPiercey)则说,更多调查仍在进行,“在调查结束前,不方便透露更多的细节和进展。”
  部分网民得知这些消息后感到“很丢脸”,也有不少网民觉得并不意外,认为这是国人长期不重视诚信教育而种下的“恶果”。如网民“杭婴”说:“早知道会出事……中国留学市场已成为一个"特殊黑市"。”
  记者采访了一些“海归”和有出国意向的学生,他们对于上述事件也大都并不感到惊讶。更有人坦言,出国留学申请材料造假之风早已存在,严格说,大部分出国申请材料都有“水分”,只是多与少的差异。
  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毕业的“海归”郦蒙坦言,“虚实结合”的内容,主要存在于一些申请“软材料”中,如国内毕业院校的资质、教授推荐信、科研成果和学术发文证明、社会工作经历等。
  “尤其是社工经历这块,造假或者夸大的特别多。又比如有些学校二本、三本的毕业生,申请的时候就变成了重点大学的一本毕业生。”郦蒙说,相比之下,GPA(大学成绩绩点)、雅思、托福成绩等申请中的“硬材料”就不太容易造假。
  留洋“出洋相”,诚信意识缺失孰之过?
  对于中国留学生申请材料造假,很多人把问题归咎于留学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操作。如网民“感冒的鱼”分析说,国内学生留洋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DIY”,即所有申请流程全部自己完成,这往往需要具备成绩极好、能力极强且在国外“有关系”三重条件,因此所占比重不大。大部分学生对此不甚了解,需依托留学中介来实现跨出国门的理想。“什么诚信不值钱,offer是"王道",都是留学机构灌输的错误思想。”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学生对留学的期许达到了峰值。中国留学生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11.8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33.9万人次,年均涨幅超过19.19%。2012年有望突破40万人次。
  留学机构顺应市场需求迅速崛起,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者。其不规范甚至涉嫌欺诈的操作手段屡见不鲜,如组织构成混乱、协议合同违法违规、伪造申请材料、过度承诺、账目不清等,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相关实情而导致学生被申请院校拒签或遣返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许小芸申请赴美国留学已有半年多,她说,“我遇到的不少留学中介都会说,你只有60分的材料,我们能帮你搞成100分。有些中介可以搞定某某大学的奖学金,还有的说可以设置假的链接邮箱地址,冒充知名教授写推荐信。支付给中介的前期申请材料包装费4、5万元左右,一般就可以打通不少阻碍。”
  上海中智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滕政说:“现在境外院校对留学审查越来越严格,一旦信誉受损,承担恶果的还是学生自己。提供留学咨询服务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所有的建议都应该准确而谨慎。对那些不讲诚信的暗箱操作,学生家长一定要清醒。”#p#分页标题#e#
  还有一些网民将留学生材料造假的问题根源,追溯到国内长期以来教育功利化倾向。如网民“水得不得了”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家长可能觉得,在"千军万马"出国门的现状下,不择手段走捷径无可厚非。这就好比要求孩子成绩好,其他素质都不重要一样,是一种盲目的功利心态。很难想象,被遣送回国的那些孩子心里是何种滋味。”
  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加强中介法制化管理
  不少留学生向记者坦言,很多国外高校其实知道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材料是“精心修饰”过的,之前只是出于资本注入和生源发展的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新西兰移民局遣返中国造假留学生的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不信任。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