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建兴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初,利用庚子赔款退款,1911年后的十多年间,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多达1000多人。这些“庚子生”学成回国后,在中国的教育、科技、人文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大学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竺可桢先生,就是庚款留美学生。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也曾经历过一次“出国潮”。20世纪80年代,大批中国青年响应邓小平的号召出国留学。当时正值国门刚刚打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在许多领域都远远落后英美等国家,许多留学生因此一去不返,引起了很多非议。现在出现的“回国潮”,可以算作对80年代“出国潮”作出了历史评价。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格局处于快速变化、重构之中。中国崛起已然成为一个事实,中国开始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对各国政府、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吸引程度正在日益上升,从2011年的全球第19位,一举跃升为2012年的全球第9位。高速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都使得中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为各类人才施展抱负、大展拳脚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国家组织人事部门顺应时势,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如出台“千人计划”,从而大大推动了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国热”。
如何看待“回国潮”呢?美国人如恩斯在《为什么20世纪是美国世纪》一书中认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优秀人才集聚,是美国在20世纪得以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内在动力之源。同样地,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国浪潮、大量国外人才涌入中国,也必将是21世纪成为“中国世纪”的重要动力。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第一大国。中国如果同样能够成为引进“外智”的第一大国,那么不但将继续保持出色的经济绩效,而且将大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步伐。
在人才引进中,良好的制度不是奢侈品,而是非常必需品。也正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更要创造各种体制机制,为人才发挥各自所长创造条件。更进一步说,我们不仅要为海归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也要把改善已有人才的成长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仅建成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同时建成人才大国、人才强国。
最后,在海外人才的引进中,我们要有耐心,要有容忍失败的气度。历史上出现过的五代留学生为中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一批在各行各业表现出众的尖端人才。今天,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海外人才都能在短期内作出巨大贡献。我们要做的,是为各类人才都提供一个发挥所长的良好环境。政府、社会都要有耐心,耐心等待优秀人才浮出水面,耐心等待优秀人才创造出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