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这块热土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科研机构,处处均涌动着“创新”DNA。这无穷的活力背后,得益于许许多多体制、机制的创新与突破。
  2011年7月,“合芜蚌”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之后,成为全国第四家获国务院批准展开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即“中关村政策”)的试点区域,并出台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正是这一政策,令许多企业和人才得以安心扎根试验区。
  “在科学岛上,曾经有一家企业因为各种原因都快要搬离合肥了,但在听说合肥获得了一项新的政策后,他们改变了决定。”合肥市财政局副局长陈伟说,当2011年国家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参照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并适用与之相关的政策后,原本想走的那家企业选择了继续留在合肥。
  李臻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智能传感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他从比利时回到国内工作,这个海归人才对于上述政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政策对我们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很大,尤其对我们这些回国的科研人员,大家可以更加安心地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政策起到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那么,“中关村政策”到底能给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呢?对此,陈伟解释说,“原来,一个科研人员手中有项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投资作价入股形成新企业之后,这个企业的发展、科研成果市场转化获得再高的收益都与原来那个科研人员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政策实施后就不一样了,比如一项科研成果对外作价形成200万的股份,并成立一家科技公司,按照现行政策可以获得30%、也就是60万的股份来奖励科研团队。这是一笔物质奖励,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股份的价值还会不断增长。”
  给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那么对于合肥这个力推自主创新的城市,这项政策又能带来哪些好处呢?“首先,可以激发科技人员加大科技研发实力,只有科研成果产业化后产生收益,科研人员才能获得收益;其次,会促使科研成果留在合肥本土进行产业化转化;最后,还能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外地的科研团队、企业和高科技人员都跑到合肥来了。”陈伟解释说。据悉,目前合肥市已经正式下函批复22家企业作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企业,另有5家待批企业,而每家完成试点的企业还可获得20万元财政资金的额外奖励。
  “中关村政策”在蚌埠市与芜湖市也分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蚌埠,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徽省荆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昊方机电股份公司等9家企业已经正式提出试点申请,纳入该市首批试点企业名单,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已经编制了较为详细的激励方案,即采取岗位分红方式进行激励,初步确定利用3年时间,在2011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基础上,用税后净利润15%进行激励,激励岗位不超过企业在岗人员的20%的管理骨干、核心科研、技术人员。而在芜湖,该市已出台相关政策配套文件,拟定了首批培育的23家企业,目前该市已有5家企业草拟了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方案,并进入审批、报备阶段,计划在今年内辅导20家以上试点企业,启动3~4家企业进行试点。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