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他是一名80后“海归”,独立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平时不管业务多忙,社区里有事他总是随叫随到。为帮助居委会录入相关信息,他加班到凌晨;创城期间,他身穿“市南义工”的红马甲在路口值勤,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

  这位志愿者就是住在珠海路街道善化路社区的于洋。
  社区活动有我一份儿
  在社区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个头不高的于洋十分显眼——周围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三十出头的他夹在其中有些 “卓尔不凡”。“大干200天环境卫生整治、人口普查、五一慰问一线工人、创城时到指定区域站岗……这样的事都有我一份儿。在社区里,像我这个年纪的志愿者基本没有,但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我很享受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快乐。”
  于洋1998年出国,先后在瑞士、美国呆了十年。在国外时,他热衷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科索沃战争爆发时,为难民捐衣服;伊拉克战争时,主动安慰阵亡者家人……2007年回到青岛后,于洋开办了自己的外贸公司。也是从那时起,他主动来到居委会,成为一名志愿者。
  2008年夏天,大量浒苔逼进青岛前海,于洋所在的珠海路街道组织志愿者到前海“打浒”。回忆那时的情景,于洋连说“艰苦”。“真是个出力气的活儿,一袋子浒苔七八十斤。加上天气炎热,在海边干上一天全身就被晒伤了。”尽管如此,接下来的两年,于洋依然忙碌在“打浒”一线。
  人口普查时,从早上八点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于洋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样加班加点。“有些工作我做不了,比如入户调查,认识我的还行,不认识的,我去敲门人家还不得被我这个壮汉吓一跳。这样的事做不了,但信息录入我可以做,而且比那些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快多了。”他说。
  现在,居委会组织活动都会事先通知于洋。如果社区活动与自己工作发生冲突,于洋会尽量保证参加社区活动。他解释说:“如果我给别人打工,时间上肯定会有许多局限。好在我是给自己打工,自由度大得多。”
  享受“异类”的快乐
  80后的于洋自认为是个“异类”:出国时只有18岁,比大多数同期出国的人年纪小,算是个“异类”;回国后,别人热衷于赚钱,他却愿意到社区做志愿服务,也算是“异类”。其实,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他反而很享受“异类”的快乐。
  有朋友讥笑于洋“又没报酬,还那样认真,真是吃饱了撑的。”还有人更直接,说于洋是个“彪子”。对于这些说法,于洋说自己具有完全免疫力和绝对承受力。“我很清楚以自己的能力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所以一笑置之。”
  因为多年的留学经历,于洋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有时,在电器店上班的朋友会打电话“求援”,让他做翻译。看到经过自己的沟通,老外买到合适的电器,于洋会打心眼里高兴。创城期间,于洋穿着“市南义工”的红马甲在路口值勤,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遇到问路的游客,他总是愉悦地提供帮助。“我们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这种交流也会给我带来快乐。”
  前年,在前海一线清理浒苔时,一位海口路社区的居民主动找到于洋,问他在法国有没有朋友。原来,这位居民的女儿在法国留学,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一些麻烦,希望获得一些帮助。之后,于洋与那位女孩取得联系,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留学经历让于洋对国内、国外的社区有了比较。“中国的社区更加人性化,居民与邻居彼此熟悉,很有人情味儿。各级党组织在社区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西方国家的居民更注重隐私,关系也相对疏远一些。”
  现在居住的善化路社区让于洋更有认同感。他说:“我们社区的环境很好,没有脏、乱、差的地方。最开心的是,我为这个优美环境出了力。有人认为环境卫生应完全由政府部门和清洁工人负责,在我看来,这是很老套的想法。”
  记者问他是否还会坚持做社区志愿者时,于洋反问道:我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不继续下去?我希望带动其他年轻人,让更多的人投入社区活动。在这里,我们做的都是好事,既然是好事就该坚持下去。
  现在,于洋是一名预备党员。他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我热衷于为社区、为居民服务。入党之后,我可以更好地督促自己为人民服务。”#p#分页标题#e#
  “社会是一个整体,总得有做事的人。我相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我为人人’是排在 ‘人人为我’之前的。”这位80后“海归”如是说。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