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分享至

  留信网北京8月3日讯(记者郭彩萍)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央九个常委出席,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无疑是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据统计,1978年到2011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24.51万,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81.84万。其中一些人是各自行业的拔尖人才,在海外握有多项专利,有些在诸如通用电器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担任了高层职务。

  近几年,新侨(改革开放之后的出国留学人员)陆续带着项目、技术回国创业或加入国内企业,我们怎样才能留住这批高层次人才,迎接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转移?记者就此采访了数家新侨企业,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他们的说法。

  政府做“天使投资” 侨商会筹建小额贷款公司

  经过在海外多年知识经验的积累,新侨回国创业时多数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缺少创业资金。业内人士称,地方政府现在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钱,包括设立创投公司出资参股和引荐民间资本等。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沈立,2007年归国创业,生产投影光源产品。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投影灯,但在此之前,由于技术门槛高,我国投影光源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长期进口。沈立的公司成为国内唯一的投影灯产业化企业、唯一的行业标准起草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突破投影领域中国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的局面。

  不过创业之初,沈立仅有100万元启动资金,产品要投产运营,仍存在600万元缺口。此时,江苏省宜兴开发区管委会扮演了“天使投资”的角色,由开发区出资300万元,并将沈立的公司推荐给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再筹资300万元。

  在江苏省无锡市,类似沈立公司这样的创新创业企业有上千家。据江苏省无锡市科技局数据,无锡市截至2012年6月,“530”创新创业企业共计1697家,注册资本52亿元,其中30.7亿元为创业者自带资金,占比超过六成;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的无锡市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投入5.6亿元,占12%;其余资金源自无锡本土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专利技术入股占7%多一点。“530”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

  政府资金有进入便有退出。当企业发展壮大后,通常会选择回购股权。沈立也不例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心态是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希望企业在本地生根发展,但并不想占有企业。”沈立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政府资金的退出为企业的发展留下了空间,这点非常关键。”

  不过退出方式却小有波折。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入股时承诺低成本退出,但当企业规模做大后,如果政府资金仍然低成本退出,将涉及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而且企业上市时也将面临证监会的审查,最终双方协商选择招牌挂、走正规财务流程。沈立说,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目前开发区管委会已吸取经验改变了这一做法。

  江苏省无锡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06年首批无锡市“530”企业开始回购股权,其中11家已经完成对政府持有股权的回购。153家企业获得社会融资5亿多元,这些企业的年均销售额均在1000万以上。

  无锡市自2006年5月实施“530计划”以来,已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超过7000人。中国侨联认为无锡市侨联开展海外人才工作的做法在全国侨联系统内具有示范效应,于2010年授予无锡市“新侨回国创业示范基地”称号。无锡作为新侨回国创业示范基地,已经成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平台,在积极配合中央“千人计划”、探索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此外,为缓解新侨回国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湖南省侨联有关人士透露,湖南侨商联合会正在筹建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建立“侨商银行”。

  侨联就是家海归人才盼提升政治地位

  许多在海外工作生活的人,特别是加入外国国籍的华人,归国后,会面临签证、国内外文化差异等一系列困扰。

  三一重工(微博)总裁助理、三一集团侨联委员会主席郑建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09年加入三一集团,此前曾在GE(通用电气公司)工作8年。他说,华人归国工作后,由于外籍身份,存在签证等很多不便之处,而且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差异很大,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为此,三一集团去年建立侨联,也是中国首家建立侨联组织的民营企业。#p#分页标题#e#

  郑建明说:“侨联就是归侨、侨眷的家”,他们可以通过侨联这一渠道向政府反馈有关问题。

  “归侨都是三一的精锐。”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这批精锐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禀赋很多原有企业的文化传承和技术积淀,通过侨联,我们能进一步凝聚这批精锐,使大家有归属感;他们相互交融,烫平文化差异,新人也能以他们为中介更好的适应国内文化;他们的归国工作形成了一种“口碑效应”,为招揽更多海外精英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精英人才不是靠招聘,而是靠口碑。”

  谈到国内外创业文化差异,一位2009年归国创业的美籍华侨颇有感触。他说在美国硅谷创业失败压力相对较小,而国内往往对归国创业人员报以较高期望,一旦失败,舆论压力可想而知。他希望大家能客观评价归国创业人员的长处、缺点,并通过培训等补足短板。

  不止归国创业人员,政府亦面临同样压力。由于存在政府资金监管等问题,江苏省无锡市“530”计划也曾惹来争议。无锡市科技局的一位官员颇有魄力,直言“我们要有一种包容失败、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据了解,无锡市截至2012年6月,“530”创新创业企业共有1697家,而自2006年以来,注销企业约30多家。业内人士称,这一比例与美国硅谷相比并不高。

  对未来的路怎么走,这些新侨有很多想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戴立忠博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希望能适当提高“高端创业人才”的政治地位,建议在人大、政协的换届选举指导性文件中,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结构,明确增加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高端人才的比例,让具有国际眼光海外背景的行业领军人才获得政治归属感。

  同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出口。戴立忠希望政府能够搭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平台和通道,在海关、利税、原材料进口等方面打通绿色通道,借此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大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