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留学门槛有所降低
以加拿大为例,高等教育机构毕业的外国学生将享受到更宽松的就业政策是工作许可年限被延长为3年,工作领域不再限于学生所修专业,毕业后学生不必获得公司的录用就可以得到工作许可。再以韩国为例,留学韩国的学习和生活费加起来大概需要4至6万元人民币(国立大学1年的学费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并容易争取到奖学金和学费减免),1年开销不超过6万元人民币。加之韩国对留学生打工没有限制,留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约5个月的时间全天打工,一方面可以支持学费,一方面还可以接触社会。
可见“留学门槛可谓是越来越低了,只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经济实力,基本上都能完成国外的学业。”
“放在10年前,留学出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虽然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也有限,但女儿出国念书的费用还是可以负担的起。”周女士的女儿目前在德国念书,她告诉记者,留学相对冷门的欧洲国家,如法国、丹麦的国立大学,只要学生通过学校的考试则可享受免学费的优厚待遇,而且很多学校都会设立奖学金,并且允许学生在外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D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出国
在国内,学生遇到问题,家长还可以帮上忙,而一旦出国,孩子就要独自面对遇到的任何“麻烦”。
“我认识的一个男孩子,高中学习成绩比较差,家长眼瞅着孩子上不了大学,就通过留学中介把儿子送出国去读大学了。几年下来,儿子没有学到什么本领,倒是学会了吃喝玩乐。花了父母几十万元不说,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回来。无奈回国后,找工作的时候好的工作单位人家不要他,赖的工作单位他看不上,变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一个人。回国2年了,总是没有正经事情做,父母整天为他发愁。”留学服务中心的邹友平老师说。
从这些年接触的一些学生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去留学。那些在国内的中学就学习拔尖的孩子,之所以在国内就能学习拔尖,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样的孩子出国以后,一般都能保持良好的习惯,学习比较勤奋,生活比较注意节奏,且一般都能学有所成,最后无论在国外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都能发展得很不错。
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而适应能力强又比较上进的孩子,出去以后也会很快适应国外的环境,融入到国外高校的环境和国外的文化中。这些孩子因为实际生活的能力更胜一筹,甚至比那些在国内就是学习尖子的同龄人最后发展得还要好。
从目前情况看,有一种学生不太适合出国,那就是心理素质差的孩子。“一次,听一个搞心理咨询的朋友说,他就接待了一个出国留学的女孩子,因为出去后不能适应国外的环境,导致心理压力太大,变成了抑郁症,在国外没有人照顾,父母不得不让她回国接受治疗并亲自照顾。这样的孩子,家长最好把她留在国内,哪怕是上个大专,凡事也还有个商量照顾,孩子还有个将来。否则,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则会耽误一辈子。”邹友平老师向记者讲述。
此外,据邹友平老师介绍,最不适合出国的还有自制力差的孩子,以及那些在国内父母包办代替过多的孩子。这些孩子因为在国内凡事有父母的管束,还能有所收敛。一旦到了国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好不容易没有人管了,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抵挡外面的各种诱惑,学业、前程、父母的嘱托全部抛到脑后。这样的孩子不仅不会学业有成,还会染上一身的坏毛病。家里有这样的孩子,家长在考虑孩子出不出国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留学不能赶时髦
记者在采访留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时,被接连不断的热线所打断,其中大多是市民咨询和了解留学相关事宜的。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留学热的兴起,很多家长都在选择让孩子出国,同时却显得茫然、漫无目的。留学不能赶时髦,不能片面追求“洋学历”。所谓“实际情况”就包括,家庭经济实力、学生本身素质、学习能力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更好的收获,好高骛远是一些出国留学学生常见的通病,要克服避免。#p#分页标题#e#
他提醒,面对五光十色的西方世界和千奇百怪的异国文化,作为家长首先要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国家和课程,这其中包括了,第一:家长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第二:家长没有过分地溺爱孩子的心理;第三:孩子是否有较强的上进心;第四:孩子是否有基本的是非观;第五: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第六:孩子是否有健康的体魄;第七:孩子是否有最起码的自理能力;第八:孩子是否有开朗的个性以及基本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第九:孩子是否愿意吃苦;第十:孩子的年龄的大小。
因此,出国留学,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来说,无疑多了一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且免去了孩子在国内挤高考独木桥的含辛茹苦。不过,家长除了考虑家庭的经济因素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孩子别的条件,看看孩子到底适合不适合出国,而不应该相互攀比,盲目跟风。
延伸阅读
“暑假行万里路
胜过读万卷书”
放暑假了,如何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而又相对放松的暑假,一直是许多父母的心病。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仅靠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应对就业是不够的,所以家长们纷纷在假期里把孩子送进能吃苦的训练营,或带孩子到农村,去外地旅游,让他们切身体会书本以外的知识。
9岁的曹明轩下学期就读三年级了,暑假还没到,他就已经早早开始为自己安排暑假生活了。“要是每天都是星期八就好了,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问他想怎么安排自己的暑假时光,他想了好一会,然后笑着大声说:“玩!”小轩似乎还没有具体的“玩”的计划,但他表示,对于家长给自己安排的游泳课程很喜欢,还希望有机会参加比赛;而作文补习班则“很痛苦”。
现如今,不论是大小考试,试题都不乏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能力的考查,而这些考点却恰恰是平时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内容,随着素质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家长已经体会到这个关键点,因此都会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及对孩子生活常识、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了。读万卷书,必须行万里路。成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所肯定的观点。
“假期里,我给孩子安排了3次旅行活动。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们就随同几个学生家长一起,带着孩子们去青海湖,看油菜花;8月初,孩子将参加管乐队的老师组织他们去大连集训10天;8月中下旬,还是跟几个家长一起带孩子去成都。我相信这些活动,都会让孩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市民曹敏说。
不仅是外出旅游,游泳、烹饪、拓展、读书、健身、参观各种博物馆等也成了家长们认可的暑期新过法。部分家长不想在假期里让孩子们被书本和各类补习班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是更想让自己的孩子象国外的学生那样在假期里“玩得快乐”,曾经“学习至上”的家长们逐渐开始接受这种观念,而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放弃了曾经的“虎妈”式教育,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
教育专家们提出,暑假要孩子接触社会、回归自然、玩学结合,要家长与子女同乐,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展示天性的大好时光,愉快的暑假应该让孩子内心装满快乐、收获自信、开阔视野,而家长应当是孩子暑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见证孩子的快乐,帮孩子塑造自信,为孩子打开广阔的天空。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暑期训练营,都相继推出户外体验活动的游戏方式,以此来梳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体验责任、孝道、集体荣誉、民族精神等一系列词语的真正含义,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行动力、创造力等。让他们自觉摒弃“独苗子”具有的通病,更好地融入社会。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