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人员研制成功出口非洲的大型冶金炼铜回转式阳极炉。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产品。
2003年破土动工,郑州市郑东新区从一片芦苇丛生的鱼塘洼地,变身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驻3万余家企业的生态都市,吸引和集聚了大批人才。
位于郑东新区CBD中央公园内的千玺大厦见证了河南人才发展的足迹。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一系列国家级战略规划和平台交汇叠加于河南时,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中原更加出彩注入了强劲动力。
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河南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勾画出一份宏伟蓝图——通过政策创新带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大人才观”全链条推动人才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放眼河南,人才资源密集度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已达到978万人;高端人才不断涌入,在豫工作两院院士已达271人……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正在逐步凸显,人才正赋予河南深厚的底蕴和无尽的潜力。
破制度藩篱 释放人才活力
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麦松威教授正式同郑州大学签约。随后,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以及投入1600多万元新建的研科平台在郑州大学化工与分子工程学院落地。不到十个月,以麦松威为首席科学家的课题组在晶态分子功能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以郑州大学化工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为第一作者的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陆续发表。
这是河南为人才提供舞台、吸引聚集人才的一个缩影。与发达地区相比,地处内陆的河南高端人才较为缺乏。为此,河南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这一“软件”上做文章,打破常规,以多形式、多渠道引才入豫,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本着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精神,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健全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人才管理部门清权晒权、减权放权,下放人才管理行政审批权限,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强化用人主体自主权,在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岗位结构比例“两个自主”条件下的职称晋升“以聘代评”试点。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以更优厚、更具含金量的政策引才聚才,对全职引进和新当选的院士,省政府给予500万元的奖励补贴,其中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其余200万元分5年逐年拨付,在岗期间给予不低于每月3万元的生活补贴;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发生的工资薪金,当地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开辟外籍人才来豫绿色通道,允许其在抵达口岸后申请R字签证“落地签”。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的人才开发机制。加大中外合作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支持力度,对双方选派的学科带头人等,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更大力度实施河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原百人计划”,整合实施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一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等,打造中原人才系列品牌;强化青年人才战略储备,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市财政按照国家标准给予1∶1配套。
强化促进创新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作价投资“两个不低于70%”的比例,保障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和基本工资待遇;加大对人才的市场化基金化支持力度,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提高基层人才保障水平,在人员招录、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
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脚步铿锵有力,相关配套措施正逐步完善,改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畅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等方面的政策已陆续出台。在此基础上,各地开展差异化探索,吸引人才集聚:郑州市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投入40亿元吸引集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洛阳市实施“河洛英才计划”,举办首届优秀人才博览会,加大投入引进人才;南阳市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工程,吸引在外人才以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等方式推动全民创业……
“聚才用才,关键靠好的体制机制。”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上下功夫、见实效。
树科学理念 夯实育人根基
千秋大业,人才为本;中原崛起,关键在人。为了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等工作,以全链条育人、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大人才观”正在河南落地生根。
“‘大人才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要义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各有所长、人人皆可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整体观念。”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称,河南是人口大省,人才培养任务繁重,要释放人口红利、建设人才强省,就要在理念创新和总体设计上做文章,即坚持一个引领,着眼四个突出——以“大人才观”为引领,突出源头培育强基础、突出薄弱环节补短板、突出重点领域抓关键、突出特色品牌创优势。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把人才培养与人口素质提升有机结合,7个行动计划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实施“健康宝贝计划”,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和青少年营养改善计划”,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强健农村青少年体魄;实施“职业技能振兴计划”,促进就业创业;实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实施“继续教育拓展培训计划”,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支撑;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计划”,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把人才培养向源头延伸。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制作优生优育宣传片和《健康宝贝伴侣》漫画图书,向公众免费发放;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健全完善三级预防服务体系。去年以来,全省已有150余万名孕妇接受优生优育教育,孕妇产前基因筛查达2万余例。
抓薄弱环节强基固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园难”和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等问题,建立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制度,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42万余人;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升级版;抓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加强政治引领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凝聚人才作用,筹备成立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推动河南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举办归国留学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本职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树立“大人才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最大限度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
重高端引领 统筹队伍建设
“人才流失让‘黑马’陷入困境,人才引进又让‘黑马’起死回生。”曾在河南黑马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工作的李先生告诉笔者,公司是一家现代化兽药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一段时间内,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面临衰败甚至破产的局面。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志东教授团队和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梁剑平教授团队加盟后,黑马公司不仅复活了,还诞生了新型企业——禹州市天源生物医药科技园。
引进一批人才,就能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这就是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河南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10+1”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着力打造“中原学者”“百人计划”等人才工作知名品牌,不断创造和积累人才优势,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梯队衔接、结构合理、作用发挥良好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
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通过搭建平台、合作对接、海外筑巢、亲情乡情等渠道,河南柔性引进了各类“高精尖缺”人才。举办“聚焦中原”院士专家智库论坛,开展“院士中原行”活动,邀请20余位院士专家建言献策;深入实施国际人才合作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引智计划,共资助聘请外国专家1462人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748人次;鼓励高校与企业、研发基地联合招收博士后,新招收进站博士后296人,累计3043人。
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截至2016年底,共遴选“中原学者”54人,省“百人计划”专家32人,省优秀专家1367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0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830人,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383人、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88人,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89个,中原技能大奖获得者20人,省技术能手800人,初步形成一支梯队衔接、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
强化产业发展技能人才保障。深入推进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特色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林州建工、长垣厨师、漯河食品、信阳茶艺等职教知名品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新建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5个,建成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8个;大力开展订单式、转型式、引导性培训,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86.19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4.15万人。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高端人才在河南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关键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全省共获国家科技奖励124项,在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可见光通信、客车智能驾驶等一些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正逐步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需要中原更出彩。”中原要出彩,关键在人才。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这“四张牌”,河南正广开进贤之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智力支持。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