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破解广东发展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换发展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的转变。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是国家赋予广东创新发展的总定位,就是要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强化转化能力优势,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把创新落到发展上。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根本。要优化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创新发展需要,突出培养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抓住全球人才流动加速和大量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机遇,引进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力争五年内实现研发人员中博士数量翻番。
这些年广东不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少党代表感慨地说,广东收获了一张喜人的创新成绩单,尤其在人才引进、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均亮点纷呈,“广东创造”深入人心。
优化体制机制大力留人才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颇有感触。他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根本源于人才供给的不足。要弥补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一方面高校要提升选人用人培养人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想办法吸引人留住人。他建议广东建立人才联盟,优化体制机制加大力度留住人才,更好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也有感于人才的重要性。他说,中山在紧紧围绕高新企业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八大抓手”狠抓创新工作落实的基础上,还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力争“十三五”时期培养引进超50个创新创业科研团队、50名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
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佘振定联合数名清华博士创办公司,致力于人工皮肤等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经过6年发展,累计申请专利50余项。在他看来,促进人才在企业和科研院所双向流动、改善人才评估机制、创新容错机制等提法都让人眼前一亮,证明创新正在进入相对宽容的时期,大力鼓励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
粤东西北创新要以点带面
党代会报告指出,粤东西北地区要借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抓高新区建设,实现国家级高新区地市全覆盖,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创新发展。
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利旭认为,这是鼓励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弯道赶超。“尽管我们现在与国家级高新区的差距还很大,人才、市场的创新能力均不足,但仍有机会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他表示,梅州将利用好专业技术孵化平台,做好知识产权的交易和引进,利用好众创空间建设,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力度鼓励企业申请专利
党代会报告特别提到了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完善知识产权发现、评估、转化运营机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运营平台,在强化运用中提升保护水平,汇集更多创新成果到广东转化。
来自医药行业的党代表刘斌说,这些年广东专利权授量在全国位居前列,成绩优秀,但相比世界的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他建议加大力度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企业的观念要改变。过去的观念认为要保护商业机密,在新时代这种做法已经落伍了,要通过申请专利保护更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