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里下载一个名为“舒适生活系统”的应用软件,就能随意控制家里的空调、照明等电器,出门在外,不仅能准确查询电器的能耗,还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一回家就能享受凉爽的空调冷气。作为这项技术的研发者,王大庆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首批引进的沪上人才。2012年,他在南通市创办了江苏博悦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目前,他的物联网技术已经转化为商品,包括“舒适生活系统”在内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全国各地已有100多家代理商。这位年轻的CEO坦言,正是通州区为创业者开出更优惠政策,吸引了他带着技术从上海落户通州区。
像王大庆这样选择“上海孵化、通州转化”工作新机制的高层次人才不在少数。为了更好地引进人才、对接上海,近年来,通州区围绕“打造长三角北翼高新技术人才集聚示范高地”的总体定位,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吸纳四面八方贤才创新创业。
优化环境 “靶向”引才
去年12月,通州区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6个方面共计21条,在人才引培、发展扶持、生活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方位构建综合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我们研究出台‘21条’人才新政,就是为了加快引进紧缺人才和智力成果,努力把通州建设成为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沈旭东向记者介绍说。
为使高层次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通州区最高资助1000万元,由区级产业发展基金给予最高5000万元股权投资,用以延揽海内外顶尖人才(团队)。重点实施“百人回归”工程,加快引进行业紧缺急需人才,柔性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对特别优秀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扶持。还依托“通州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和“通州区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登记注册、人才落户、项目申报、事务代理等一站式全程服务,并定期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联谊、慰问、休养、体检等活动,解决好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努力让高层次人才在通州舒心生活、安心创业。
南通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学杨斌副教授带团队创建,主要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目前,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在南通高新区落实,南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拟投资3000万元,占公司15%的股权。提起通州的人才政策,杨斌赞不绝口:“通州区政府在我们和企业之间充当着桥梁作用,让我们研究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还给我们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在通州发展省力又省心。”
对接上海 筑巢引凤
近年来,通州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围绕“打造长三角北翼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示范高地”,先后与国内外15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涵盖了上海80%以上的高校,尤其是江苏省第九批科技镇长团通州团10名团员中,就有5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
据介绍,通州依托科技镇长团平台,联系上海交通大学等60多名高校专家来通州挂职,着重瞄准校地、校企间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和产学研长效机制的形成,积极走访企业征集技术需求,帮助企业与高校达成合作意向,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
在科技镇长团的牵线搭桥下,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全职引进上海奥威公司技术总监杨恩东博士,出任全资子公司南通江海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公司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技术、生产、质检等工作,并配合超级电容器的市场开拓,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