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真的很神奇,拿文字来说:
“闯关东”:为了生活,准确的说为了生存,需要去闯。
“拜码头”:字面上就看出来以礼为先,低头膜拜。
“混江湖”:江湖本是是非地,混迹其中,挣扎求生。
“留学”当然可以按字面理解,那就是“留”加“学”。
“留”:说文解字解读为“止歇于某地”。意味着不是原来的地方,同时在新地方会有时间的长度。
就留学而言,随着国人的眼界越来越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留学的国家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早期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现在可以说蔓延到全球,我们身边的印度、越南、泰国,甚至非洲的国家,在那里都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未来在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也会有更多中国留学生出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就国家而言,出去的越多,我们了解的越多,信息已经不在停留在外交官的层面,留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当地的教育,而且人文、历史等更多的信息可以传递到国内,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的了解世界;另一方面,这些走出去的留学生还给这些国家带去了中国的信息,尤其是现代中国的信息,更直接的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对手尚且如此,对于朋友更应该了解,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走出去的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祖国做着贡献(那些缺乏道德底线,没有素质、教养的孩子不在此列),未来的中国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所以我们就应该放眼整个的世界,不论这些孩子身处逆境,顺境,坚持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即便上段说了对于国家而言,单纯的留学是有益处的,应该算是“褒义词”;但对于个体孩子而言,一定要慎重对待,要把留学作为“中性词”来对待,关于这个问题,前文有过阐述。
对于那些已经出去,或者各方面条件具备,准备出去的孩子而言,重点就在“学”了。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和孩子虽然明白,但在不自觉中方向会有所偏差,本文主要就此问题和家长进行探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既然是学,那就应该清楚,学什么,怎么学。
学习的范围应该有:
1、课本的知识,作为学生,也可以具备匠人精神,那就是对于课本的知识学全,吃透。
2、人文知识,各种文明都具备自己独特的魅力,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深邃的历史,学好这些,利己利人。
3、思维理念,中西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前行,现代的契约精神和开放式思维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更具意义。
4、高尖端科技知识,不同于课本知识,这些高精尖的技术的掌握和开发,更利国。
怎么学:
1、明确身份:不论是初高中留学还是本科研究生留学,定位准确,是学生,不要动不动想着创业,不是泼冷水,世界上聪明人多了去了,学好了再说吧。
2、没有捷径:不要幻想老师会因为你几句好话放你一马,不要想着学校会认可一份你填好成绩的成绩单,更不要幻想你父母能给你找什么关系,除了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你没有选择。
如果你上过高三,拿出你高三的劲头,如果你没有上过高三,问问周围的人,他们的高三是怎么度过的。
3、有效时间管理:对于大多数已经靠惯父母和老师安排作息时间的孩子,这个问题很关键,自己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是能力,需要学习。
4、抵制诱惑:诱惑不仅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生命,更可怕的是作为家长,我们担心给你的身体和思想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在出国之前,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如果没有一定的克制力,最好不要出去,这个时候胆小点是优点,不要好奇这个好奇那个,“好奇害死猫”。
5、学会学习:学习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工作,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涉及内容只是点到为止,家长和孩子可以参看这些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增删,为了孩子,家长需要多用心。
结尾还是老话,希望就更多留学及家庭教育方面的话题与家长交流,共同进步。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