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logo

留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 中国

留学人员信用信息服务网(留信网)

国家级团体《国际学习成果认证》T/CPCPA 0005—2024 主编单位

Powered by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1328个

光谷是个创新谷

图左:光谷展厅。 图右:光谷生物城。翻开一张中国地图,要考察中国的创新地理,位于中部城市湖北武汉的中国光谷是不可忽略的一处。中国光谷,即武汉东湖高新区。1988年,东湖高新区在科学的春天里应运而生。彼时,因为它距离武汉主城区较远,一度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30年过去,光谷不仅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而且在全国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168个国家高新区中,东湖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第六,其中知识创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9.html 2018-08-22

海归就业竞争力提升 95%海归半年内找到工作

95%海归半年内找到工作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日前联合发布《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海归成人才大战争夺对象,95%可在归国后半年内找到工作。该报告以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群体在留学前后的发展变化和就业、创业情况,并对海归对于留学与回国的选择、留学安全的认知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调查。留学低龄化更加明显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8.html 2018-08-22

青千王海坤等发现滤泡辅助性T细胞分化调控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孙兵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海坤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 promotes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ntibody production 的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滤泡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7.html 2018-08-22

青千周雍进等发表生物合成碳氢化合物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18T6)研究员周雍进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Jens Nielsen、Eduard Kerkhoven联合发表综述文章,探讨了生物化工路线制备生物能源碳氢化合物的最新进展、机遇与挑战。该综述发表在能源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更加充足和多样的能源可持续供给提出迫切需求。近年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6.html 2018-08-22

七类人才可在南沙申领广州人才绿卡

今年,广州市下放人才绿卡审批权限至南沙、黄埔。近日,南沙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落实广州市人才绿卡审核事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实施办法,每年在南沙工作或创业超过半年者,在广州市有合法住所,且符合相关条件,即可申请人才绿卡。科技人才可直接申领绿卡实施办法显示,非广州市户籍的境内居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及外国人,持中国护照、拥有国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且国内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5.html 2018-08-22

福建:“产业+人才”,发展加速度

福建以高端人才驱动产业创新,将人才转变为战略影响力,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精彩诠释了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创业板最大规模IPO、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明星机构加持……6月11日,顶着多重光环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宁德时代在创业板上市,首日大涨44%。作为福建引才百人计划第一批引进的人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带领宁德时代实现企业快速发展。以宁德新能源产业园为中心,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4.html 2018-08-22

“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六连冠 外籍人才为何盯住上海

近日,又一批12名由张江高新区管委会推荐或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也就是俗称的中国绿卡。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凭借着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社会治安、多元包容的文化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前来定居和发展事业。在2017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排名第一,实现六连冠。随着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发展目标的确立,上海将在人才高地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3.html 2018-08-22

科研人员暑假怎么过?学术休假制度待探讨

我身边的年轻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压力是最大的,面临着职称晋升等问题。即使在没有硬性科研任务的暑假,很多科研人员也会选择为自己的学术积累添砖加瓦。国内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比较急功近利,大环境不改变的话,推行灵活的学术休假制度是不容易实现的。近日,科学网博文《大学老师的暑假,怎么过才更有价值?》(以下简称博文)引起热烈讨论。文中称,看一个大学青年老师有没有潜力,关键看他寒暑假在干什么?如果青年老师能用假

https://www.cscss.com.cn/news/Focus/130402.html 2018-08-22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