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分享至

[摘要]以哈佛为代表的美国常春藤名校,没有固定的招生公式。哈佛不希望找到同质化的学生,而是更喜欢个性张扬、不可替代的学生。中国学霸们有着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缺乏个性是他们最大的短板。

以哈佛为代表的美国常春藤名校,没有固定的招生公式。学校哈佛不希望找到同质化的学生,而是更喜欢个性张扬,不可替代的学生。然而,中国学霸们有着非常优异的托福(课程)成绩和SAT成绩,但是缺乏个性是他们最大的短板。

邀请一位前哈佛招生官当你的升学顾问,会是怎样一种体验?这种收费不菲、以越洋辅导为主要沟通形式的辅导交流,能否提供学生足够的个性潜质挖掘?让有些迷茫懵懂的中国学生在全球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让我们看看今年9月即将入读美国知名文理学院的女生小C的故事。

文书修改11稿 前哈佛招生官如何帮我找自己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高级招生官、普林斯顿大学前任招办副主任Roberto Noya

哈佛大学是世界各地学子心中的圣地,每年暑假,成批的孩子们组团前来参观,最小的刚上小学,大家无一例外地要履行一个仪式——伸手抚摸哈佛创始人铜像的脚,尽管上面的铜漆早已脱落。

想考取诸如哈佛大学之类的常青藤学校并不容易。哈佛是世界上录取率最低的大学之一。每年全球约3.6万人申请哈佛本科,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只有2000份。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哈佛远在天涯,而哈佛前招生官却近在咫尺。近一两年,根据外滩君了解,至少有三位以上前哈佛招生官们受邀来到上海举办公益讲座,与他们辅导的中国学生见面。

上月7日、8日,美国哈佛大学前任高级招生官、普林斯顿大学前任招办副主任的诺亚(Roberto Noya)首次来到中国。关于许多中国学生担心的SAT成绩,诺亚这样说:“SAT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仅用来预测学生大一成绩能达到什么水平。”

相比之下,好的留学(课程)文书和精彩的面试表现是吸引招生官眼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两者重点在于真实和突出考生个性。“要让招生官觉得你与众不同且做好了利用学校资源的准备。”诺亚说。

几天后,哈佛大学前招生官兼奖学金项目负责人Chuck Hughes先生现身上海建平中学,在一场名为“21世纪的精英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的论坛中也提到:中国学生最大的短板,是缺乏个性。

他发现,中国学生都很勤奋,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这在国外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们往往众口一词,他们的观点和想法都是统一的,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优秀程度也是相似的。“我们看不到来自于个体的声音,看不到他们作为个人的光辉。”

另一位曾担任哈佛招生工作长达21年的罗伯特·克拉格特(Robert Clagett)也曾于去年来沪。他用一句话总结说:“申请材料越厚,学生越笨!”他向外滩教育记者解释说,递交厚申请材料的学生,想要面面俱到地呈现自己,却无法简明扼要地描自己的激情所在,以及最闪光的特质。

外滩君查阅资料后发现,申请者的个性特征被认为是入读哈佛的基本需求。因为根据大部分哈佛校友的回忆,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是大学教育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种相互教育无处不在——食堂、研究小组、课外活动、宿舍里。

因此,哈佛不希望找到同质化的学生,而是更喜欢个性张扬,不可替代的学生。

小C是上海一所知名高中的学生,在去年12月的时候,她已经收获了位于美国加州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简称CMC)的提前批录取通知书。这所学校在US NEWS全美文理学院排名中名列第8名,培养的学生会思考、懂生活,并且在经济、政府和公共事务领域能够承担领导责任。

而小C的大学申请顾问,选择的就是前哈佛招生官诺亚先生。在诺亚和中方顾问的指导下,她连续修改了11遍申请文书,在这个探索自我和心灵挖掘的过程中,她欣喜地发现,一些原来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在于诺亚现身不断的书信往来中,浮现出来。甚至让她找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她在发给外滩君的一封邮件里这样写道:

诺亚使我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特质和性格。比如说,我曾在一篇文书中描写了一次生存训练营的经历。起初我极力描写其艰苦的环境和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希望能反映我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但是诺亚从我描写的细节中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他看到我在泥泞的路上帮助比自己瘦弱的同学,在烈日下为全营同学买菜洗菜,夜晚被蚊虫叮了三十个包的时候也能一笑而过,迎着微弱的路灯帮助大家清理打扫。

他问我,你是不是通过这件事发现自己很喜欢帮助别人?这个和毅力相比,哪个才是这次活动带给你最多的?又或者,这是你性格里根深蒂固的,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经他这么一问,我花了将近两天,拿着纸笔在桌子前静静地想,想那天的经历,想以前的种种事情:志愿者服务,模联停战会议,好朋友的情感顾问……我是个爱帮助别人的人吗?当想法渐渐浮出水面,我从帮助别人的角度开始重写这篇文章,竟发现思路比之前一版清晰许多。

过了些时间,“帮助”在我脑海中又更细化了:不仅是广泛意义的帮助,我更喜欢帮助别人解决争端。这个主题最终成为了我的主文书的骨架,而它也在我未来寻找职业道路的路上帮助我一点点拨开迷雾。

B=外滩教育

C=小C

B: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什么样个性的女孩?在申请文书方面,你又是如何展示自己的个性,可以举一两个案例吗?

C: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对什么新鲜事都很有兴趣,喜欢冒险,又一直很乐观的人。我做过现在比较流行的MBTI性格测试,结果是ENFJ“供应者”型的人,与我想象的大致相符,因为平常我确实很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为乐,那种分析问题、互换立场的过程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部分。

另外我在刚签约升学顾问公司的时候完成了一次非常详细的问卷,包括喜欢的学校大小、人数、体育风格、课外活动风格、教授风格等等,详细到很多问题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甚至不明白问这个问题的目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份问卷和之后多次与升学顾问沟通后,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的个性,从而准确地把我的文书定位在“在更大的领域帮助别人”这个主题。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在更大的领域以更专业的形式解决纷争和矛盾。

当然,在我写文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要走上法律的道路,但我觉得在一个人那么多层的性格里面,全方位展示是不现实的,必须选出两到三个最为突出的来塑造自己。我大致选择了领导力、想要帮助别人的信念、以及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关注这三个方面,并着重突出自己热情的性格。

举个CMC的补充文书的例子吧。这一篇文书题目是“CMC的哪一个方面吸引了你?”。虽然只有200字的要求,但我却认为它比那些超过千字的文书更难。

因为字数少意味着我要放弃很多想写的内容。CMC吸引我的地方太多,盲目追求全面只会错失重点,经过和峰越首席顾问诺亚先生以及中方顾问的讨论,我们最终只选择了我们双方都很重视的一种能力——领导力,因为我想将它对我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

于是在文书的开头,我就开门见山地点出:“没错,我喜欢这个校园强烈的领导力氛围。”而要论证这一点,我想没有什么比让招生官直观地想象我在校园里的样子更好的方法了,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场景——CMC颇具特色的Marian Cook Athenaeum,这是个每周举办四至五次与各界学者和领袖共聚晚餐的地方。

我搜索了过去的演讲者的名单,挑选了几个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并在有限的字数内集中描写我与两个演讲者的对话:我想问他们什么问题,我会怎么样问他们,我是想在阳光普照的大草坪上与他们促膝长谈还是在觥筹交错的礼堂内与他们碰杯讨教。

我相信是这些具体的描写告诉了招生官我不仅是一个渴望要汲取领导力的人,更是真正适合在这所学校里绽放的人。同时,在CMC提供的视频提交机会中,我加入了在科技论坛上演讲、小组合作建造抗震建筑以及介绍自己建造的跨文化平台的片段,使招生官认识到一个多元的我。

B: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出国读书的想法呢?在高中三年,是如何准备的?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在招生官诺亚眼中,那些活动是美国名校特别看重的?

C:我大约初中毕业时就有出国的想法了,主要是因为阅读了一些老一辈出国留学生的感受和见解,并逐渐对那一种教育环境心向往之。高中三年,,除了标化考试外,我所能够坚持下来的模联、志愿者、体育队运动也大多是自己的兴趣和他人的鼓励使然。

我并不知道对于一个哈佛的招生官来说,具体有哪些活动是重量级的,但我在与诺亚先生接触过程中,我认识到其实不管参与了什么活动,热情都是最重要的。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得到那些世界顶级的奖项,所以我认为对于招生官来说,相对于我们所能够获得的奖项,他们更希望看到我们对活动本身的激情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到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和中外方顾问都没有刻意逼迫我去做一些看似金光闪闪的活动,而是将主动权交给我自己,让我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然后写出能打动自己也能够引起别人共鸣的文书。

B:你的文案改了11稿。其中哈佛前招生官和中国顾问给你的帮助,分别占多少?当诺亚点出你乐于助人的个性后,你是如何把这个亮点开来,最终写成文书?

C:我的文书修改过程是这样的。每次初稿写出后,会先中方顾问给予我反馈,这主要是根据她以前的经验来判断我的主题是否有吸引人之处,是否意思明确,以及逻辑是否能够支撑我的主题。

外方顾问诺亚先生拿到我的文书后,就会以他的角度帮助我更深地挖掘这个主题对我的意义,调整文章的逻辑,修改语法,并且和我确认这是否是我真正有所感触的经历。

关于主文书他帮我挖掘的过程,其实就是像我之前写的那样,在他帮助我明确“帮助别人”是我申请的一个主旋律之后,我是先经自己从“帮助者”的心态来重写这篇文章,重点回忆和突出我在经历一个较小的帮助别人的过程后是怎么激发出更大的意愿的。

他会帮助我重新整理文章的逻辑,联想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感受以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连贯性。在他的帮助下,我着重描写了自己亲眼见到的那些艰苦的环境和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最终反映成长的过程。

B: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文理学院?诺亚在择校中,给你提供了哪些帮助呢?

C:文理学院是诺亚先生在通过多次和我深入交流之后推荐给我的。他认为在这种小型的学校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来自教授的更多关注,学生群体间竞争较小,关系也非常紧密。这样也就适合我这样想法比较多,热爱尝试新事物,又喜欢交不同朋友的人。我将CMC作为了我的第一选择,所以是在Early Decision的阶段申请了它。

这个阶段虽名为“早期决定”,但其实它是一个绑定的选择,意味着你只能选择一所学校进行申请,且一旦被录取就必须要去。由于CMC的领导力氛围、校园群体的和睦和紧密、以及在律政经方面的突出表现,更因为我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后对它产生的难以言喻的共鸣感,我最终决定在ED阶段申请它。这也是诺亚先生给我推荐的“reach schools”之一。

B:你觉得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文理学院呢?强调通识教育的文理学院,对文书的要求是否会更高?

C:文理学院通常更小,像CMC一个年级只有300多个人,所以那些喜欢小班教学、喜欢交流和讨论以及渴望得到更多教授关注的学生就会比较喜欢文理学院。

再者,文理学院的精髓是“博雅教育”,大多数的文理学院都不会限制学生的专业选择,一个本来自认为是文科生的学生在学习了一到两年后若发现自己喜爱物理,那么转专业进入物理系的学习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然而这种跨学科的转专业在研究型大学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可能涉及在大学下属的各个学院内转换,手续就要复杂的多。

所以那些未定专业的,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学生也大多倾心于文理学院。

关于文理学院的文书要求,老实说我并不知道它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是不是更难,因为不同学校的要求和想要的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我觉得并不存在难易之分。

只不过,作为一个申请者我能够感受到的是,文理学院相比那些人数较多的研究型大学会更在意学生的文书写得怎么样——而且不仅是写得好不好,而且是否契合本校的“气质”。我对文理学院的了解较研究型大学多,所以它们每一所对我来说都像是一个不同性格的人。

我认为我能够成功申请到CMC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的文书所表现的性格和它的是共通的,它认为我在这里能够找到相互认可的人,也就更有可能获得更紧密的关系和更大的成功。

B:现在的升学市场,有一些航母型的大公司,以及一些小而美的公司。当初,你是如何选择升学公司的呢?同学中选择洋顾问的人多吗?就你的观察,拥有名校招生官经历的升学顾问,对中国学生升学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C:在顾问的选择方面,我倾向于选择“小而美”的咨询公司。我认为申请是个高度“个性化”的过程,我不希望我的申请在相对工厂化的环境里进行。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真正的优质的衣服都是定制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超市里买一件要参加朋友婚礼的衣服。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观点,我的同学中也有许多选择“航母”类的咨询公司的,结果有好有坏,我也不便多作评论,只是想建议留学党们在选择顾问时一定要确保他/她会给予一个学生足够的个人关注。

关于外方顾问的选择,我个人认为中西合璧最好,至于顾问对学生的作用,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解释清楚这整个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哪些是需要着重注意的,哪些在日常就可以完成的,对像文书和面试这些需要特别准备的部分做出指导;还有就是帮助学生规划时间的分配,把握整体的进度。

B:在咨询辅导的时候,你和诺亚是如何交流的呢?邮件,skype,还是通过中方顾问转达咨询呢?

C:我和外方顾问的日常交流大多通过skype和邮件。通常我会和中方顾问和外方顾问一起先就文书的纲要和大意进行多次的头脑风暴,确定主题及大致方向后,我会开始撰写文书。

之后我们会进行反复的修改,诺亚先生除了会帮助我修改全文的语法和句式,还总是在文后附一段长长的修改意见,敦促我问问自己各种行为的动机,再挖掘一下自己背后真正的想法。他教我写完一段就“再多想一步”,把事情写清楚,写深入,要让别人产生共鸣。

B:不少人疑惑,洋顾问远隔重洋,基本上只能通过书面方式对辅导者有所了解,是否会不够深入呢?对于正在考虑是否要请洋顾问的中国学生,你有哪些建议呢?

C:关于了解够不够深入的问题,我觉得这确实值得留学党们关注。但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与其说是顾问的事情,还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因为申请是展现自己的过程,顾问很多时候是尽可能问更多的问题,引起你自己去思考原来未曾进行过的思考。毕竟,他们也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言语来进行判断的。

我很感谢我的外籍顾问——诺亚先生,首先是因为他的问题启发了我,其次才是他对我的判断是精准的。所以,我希望留学党们与其一味依赖顾问对我们的“二次判断”,还不如借他们的问题为机会,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又对自己有特殊的价值。

只有得到这样的信息,我们才会写出真实的文书,才能让顾问在申请过程中更好地帮助我们。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非常不推荐留学党们选择那些“一手包办”的顾问。他们看似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却把申请季这件事本身最大的意义给剥夺了。而且,看看最后的申请结果,你也会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TIPS:哈佛大学“校方报告”中“附加的个性评价(additional general ratings)”所涉及的15个方面

通过这些tips可以发现,哈佛关注的这些东西,几乎也是所有美国名校都关注的!

1. Intellectual curiosity 求知欲

2.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创造力

3. Academic achievement 学业成绩

4. Academic promise 学业前景

5. Leadership 领导能力

6.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7. Self-confidence 自信心

8. Warmth of personality 为人热忱

9. Sense of humor 幽默感

10. Concern for others 关心他人

11. Energy 活力

12. Maturity 成熟

13. Initiative 主动性

14. Reaction to setbacks 对挫折的反应

15. Respect accorded by faculty 受老师重视的程度

2014年哈佛大学新生录取小档案

文书修改11稿 前哈佛招生官如何帮我找自己

文书修改11稿 前哈佛招生官如何帮我找自己

文书修改11稿 前哈佛招生官如何帮我找自己

文书修改11稿 前哈佛招生官如何帮我找自己

(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哈佛大学官网)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