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机构:

分享至

今年,地铁3号线、宁高二期等多条线路在进行地下施工作业,而在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等岩层较为复杂的施工段,几乎都能看见印有“徐工凯宫”标签的盾构机。当前,徐工凯宫的自主研制比例已达65%,并获得了盾构机部分核心机件及内部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

今年,地铁3号线、宁高二期等多条线路在进行地下施工作业,而在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等岩层较为复杂的施工段,几乎都能看见印有“徐工凯宫”标签的盾构机。从“零基础”的民营企业到具备国产能力的盾构机研制“翘楚”,5年时间,滨江开发区的海归硕士苏延奇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一场“地下冒险”,力求冲破国外技术壁垒,为轨道交通领域的重型装备贴上“中国民企研发”标签。

苏延奇是“80后”,美国佐治亚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321引进计划”和“培养计划”双料入选者。2007年,苏延奇机缘巧合第一次看见了盾构机的生产制造,这个重达数十吨的产品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目光。

“国内的轨道交通起步较晚,相比德国、日本,在盾构机等其他重装研制方面的实力还不强,且大多集中在大型央企手中,有许多技术壁垒需要攻破。”参与盾构机制造,与其他“地下冒险家”一拼高下的念头在苏延奇心中萌发。

2008年他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待遇回国创业。重型盾构机研制极具挑战性,作为新入行的民营盾构机企业,如何才能打开市场?苏延奇根据自己的前期调研,选择了德国海瑞克公司作为自己的技术“盟友”。

2011年2月,他个人出资4000万元,与徐工集团合资,在滨江开发区创办了徐工集团凯宫重工南京有限公司。盾构机属于“小”而专的产品,一般是按需定制,加上国内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国外先进技术无法直接“复制”。苏延奇和他的技术团队在强化技术攻关的同时,邀请国内应用型专家对施工地段和自己的盾构机设计进行“把脉”,并吸收国内专业院校的优秀人才,为企业自主研发储备力量。

苏延奇介绍,他们通过与徐工研究院、国内盾构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已在南京、苏州、沈阳等地都设立了研究中心,目前已完成“盾构机刀盘及其主轴承优化设计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掘进与地面沉降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研发工作,获得专利授权18项。由于业绩显著,公司获得徐工集团、省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豪创业投资集团等追加投资,目前注册资本达1.88亿元。

当前,徐工凯宫的自主研制比例已达65%,并获得了盾构机部分核心机件及内部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


APP-IOS

扫码下载留信网®APP(IOS)

小程序

留信网®小程序入口